文章目录[隐藏]
现在提到缅甸,你会想到什么?大部分人会想到电信诈骗、金三角以及军阀割据。的确,缅甸是一个比较混乱的国家。虽然该国处于中国通往印度洋的战略走廊上,但是却成为了世界最落后的国家之一。而缅甸北部的军阀问题又严重制约了缅甸的发展。那么,缅甸北部的军阀问题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一,掸邦国家以及和中国的关系
缅甸北部的各邦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掸邦”,因为这里主要的居民就是掸人。名字听起来很陌生,但是和中国古代历史有密切的关系。掸人在中国被称为傣族,在泰国被称为泰族。他们长期生活在澜沧江和怒江中上游地区。
在汉代时期,掸民族开始向国家阶段过渡,出现了许多小的方国,其中最大就是勐掌。勐掌意译过来就是“象国”的意思,司马迁将“勐掌”记为“乘象国”。勐掌是掸邦的部落之长,被其他掸邦称为“勐达光”,类似于中心、中央的意思。而汉朝的史料则将这个方国联盟称之为“哀牢”。
西汉时期,汉武帝在西南开拓,将云贵高原纳入到了中央的版图,也接触到了掸民族。到了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率77个属国、5万余户、55万多人归附了东汉王朝。东汉在哀牢设置了永昌郡,正式将滇西、缅北一带纳入到了中国版图。
公元76年,哀牢反叛,被汉朝镇压。于是,许多掸人就渡过了怒江,迁徙到了洛瓦底江东岸渡口“达光”重组联盟国家,《后汉书》称之为“掸国”。此后,掸邦不断向南扩张,占据了滇缅大片地区。此后,掸民族居住的土地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掸邦高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中央王朝分裂,对西南地区也就鞭长莫及了,于是原本属于永昌郡境内的掸人也纷纷独立,再次出现了大量的掸邦国家。到了6世纪中期,勐卯国成为了掸邦部落联盟的盟主,于是形成了新的掸邦联盟。
唐朝时期,大理一带的“勐舍龙”强盛起来,兼并了大量的掸邦方国,建立了强大的南诏国。后来,南诏国不断扩张,还占领了整个云南地区。宋朝时期,南诏国被大理国取代,基本重组了云南境内的民族,而掸邦高原的禅族又重建了勐蓬(蓬国)和勐泐(景陇国),两国都依附于大理国。
1254年,蒙古汗国征服了大理,并将依附于大理的蓬国和景陇征服。受到蒙古人的威胁,掸人又大量南迁,他们在中南半岛建立了“勐阿瓦”(阿瓦国)、“勐闰”(八百媳妇国)、“勐素可泰”(素可泰国)、“勐卯龙”(麓川国)、勐兰掌(澜沧国)。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对中南半岛的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服,使得这些国家纷纷臣服于元朝。最终元朝在中南半岛设置了大量的土司,这些掸邦小国也就成为了元朝的土司,纳入云南行省的管辖范围。这标志着掸邦再次纳入到了中国的管辖范围之内。
二,缅甸对掸邦土司的兼并
缅甸国家起源于现在缅甸的南部地区,这里最早的居民是孟人、骠人等。缅南地处于中国通往印度洋的最便捷通道上,是古代中印路上贸易的必经之地,张骞曾经在西域发生蜀地的产品,这些产品就是从缅甸转运到印度,再转运到中亚的。
鉴于缅南的地理位置重要,印度人将之称为“黄金之地”。因此,印度和缅甸的联系非常紧密,缅甸也深受印度文明的熏陶。大约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缅南陆陆续续出现一些小国,例如阿拉干、孟人国家、太公国、林阳国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使用梵文,信仰印度宗教(佛教和婆罗门教),可见他们是印度化的国家。
大约在东汉时期,缅甸出现强大的印度河化的部落联盟国家——骠国。骠国从汉朝一直沿袭到了唐朝。《新唐书》记载骠国有18个属国、9座城镇、298个部落。公元832年,南诏国进攻骠国,使其走向了衰亡,此后骠国不见于历史记载。
骠国灭亡后,缅族兴起了,于1044年建立了蒲甘王朝。蒲甘王朝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由于国家统一,使得缅甸内部的大部分民族都融合形成了缅族。现在的缅族依然占据了缅甸总人口的65%。蒲甘王朝创造了新的文字——缅甸文,彻底取代了过去的巴利文、梵文和孟文。该国强盛一时,但是大兴土木,大肆建造寺庙,最终耗尽国力,走向了衰落。
大理国灭亡后,蒲甘王朝试图和元朝争夺掸邦土司(金齿土司王国),于是对元朝发动战争。随后元朝两次出兵进攻缅甸,导致蒲甘王朝解体,缅甸再次陷入到了分裂之中。元朝最初在缅甸设置了缅中行省,但是在军事征服结束后就将之撤销,改行了土司制度。于是,缅甸大部分地区被纳入到了元朝版图。
明朝初期,试图继承元朝的版图,于是就派遣使者到缅甸地区招抚,缅甸的土司又名义上归顺了明朝。但缅甸土司很快就发现明朝武力最多只能到达滇西,于是就拒绝了明朝的册封。在朱棣时期,缅甸出现了勃固、阿瓦、阿拉干三个王国,他们都拒绝了明朝的册封,也不向明朝朝贡。
到了明朝中期,东吁王国兴起了,它兼并了勃固、阿瓦,统一了缅甸。此后,东吁王朝又将目标对准了掸邦,于是对明朝的掸邦土司发动了进攻,到了万历年间,东吁基本将掸邦土司征服。另外,东吁王朝还进攻暹罗等国,称霸了中南半岛。明朝派遣大军到滇西作战,最终也无法阻止东吁王朝的扩张,就这样,三宣六慰沦陷,云南的面积缩水大半。
三,未能消化的掸邦土司
对于缅甸来说,既然兼并了掸邦土司,那就应该停止对外战争,将重心用于国内,消灭国内的土司势力,推行改土归流。然而,缅甸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无休止地对外发动战争。明朝后期,缅甸军队一度攻打到了昆明,最终被击退。
1752年孟人建立的贡榜王朝取代了东吁王朝。贡榜王朝不断对中国清朝和印度曼尼普尔王国以及暹罗开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严重消耗了国力,使得缅甸从此由盛转衰。1775年,暹罗独立,此后缅甸境内发生了大规模的起义,缅甸再次陷入了混乱。
缅甸的混乱局势给英国殖民者提供了入侵的机会。1824年,英国对缅甸发动了第一次侵略战争,迫使缅甸割地赔款。1852年,英国发动了第二次侵略战争,抢走了缅甸南部大片土地。1885年,英国发动第三次侵略战争,缅甸宣告灭亡,彻底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在缅甸推行“分而治之”的策略,给与土司较大的权利,打断了缅甸“改土归流”的进程。另外,英国也极力向中国云南扩张,将滇西部分地区划入到了英属缅甸的范围之内。在近代,英国先后逼迫中国签订了三个关于中缅边界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1894年的《中缅边界条约》、1897年的《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和1941年的《中英滇缅南段界务换文》。
通过以上三个条约,英国将中国滇西的部分地区,包括果敢、江心坡等地划给了缅甸,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1955年,解放军追击蒋介石残余部队越过了1941年划分的边界线,导致了边界冲突(黄果园事件)。随后,中缅两国就重新进行了谈判,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让步,最终在1960年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重新调整了边界线。
缅甸独立之后,也就面临加强中央集权和继续改土归流的问题。1959年,缅甸的33个土司宣布放弃了世袭的权力,将行政权移交给掸邦新政府,如此缅甸的土司制度才宣告结束。但是缅北地区的土司并不想放弃自己的武装力量,他们割据一方,占山为王,贩卖毒品,进行了赌博,诈骗等违法行为。由于缅甸军事力量薄弱,无法将这些军阀消灭,也就使得缅北问题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