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湖广填四川是怎么回事发生在哪一年这一段历史,重庆有一个绝佳去处―――位于东水门大桥下的湖广会馆。里面有一个移民博物馆,图文并茂加上各种实物,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对重庆和四川影响深远的“湖广填四川”事件。
经历了近百年的抗金、抗蒙战争,以及明末清初张献忠入川时的大规模屠杀,加上连年自然灾害,四川境内瘟疫、兽患、饥荒盛行了多年。虽是天府之国,此时却野草丛生全省萧索,饿殍满地田土荒芜。
南宋时,四川有人口1000多万,到康熙二十四年,全省人口不足5万,当年之惨状令人无法想象。地方官为了恢复生产,朝廷为了恢复税收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移民入川政策,因此叫“填”四川。
为了吸引民众入川,朝廷制订了多项移民优惠政策,如移民可随意圈地、定居开垦、永不加赋;移民子弟可平等参加科举考试;对各省官员招民入川绩效突出者,予以奖励提拔;各省需高度配合迅速办入川人士的入籍事宜,等等。
这些政策,对其他省份同样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民众,有极大的诱惑力。因此,他们抛弃祖居,扶老携幼,千里迢迢,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四川。其中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也不在少数。外省人入川有三条道,走得最多的自然是水道,沿长江而上。
重庆,便是这些入川移民的第一站。从朝天门码头上岸后,他们有的就定居下来,有的则继续北移西迁。湖广填四川当然只是一种通俗说法,实际上,除了湖南、湖北,江西,还有许多移民来自贵州、云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广西、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甘肃等。
据统计,到嘉庆年间,先后从十多个省进入四川的移民人数高达500万,堪称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浪潮。那时的移民百姓,凡看中的土地,有的眼之所及,知会旁边人或政府一声即可,所以初时人们的占地,往往大得吓人,满山遍野,一眼望不到头。
后来人多了,则在地界处大树的树干最显眼的地方剥掉一块树皮,或者直接在树上刻下自家名字,以宣示土地主权。政府也经历了从鼓励移民,到限制移民,再到取消移民优惠政策等一系列变化。
重庆湖广会馆建于1759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也是清代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非常值得参观。然后再到近在咫尺的东水门老街走走,也许你会对重庆文化,有另一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