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出生就被拍板儿定名成“恶魔”的家伙,除了《冰与火之歌》中的小个头提里昂·兰尼斯特之外,大概就只有澳大利亚的袋獾了。
袋獾的英文名是Tasmaniandevil,直译就是“塔斯马尼亚恶魔”,叫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早期人类在听到袋獾可怕的叫声后,觉得这应该是个不好惹的大家伙。实际上,袋獾是小个头,猛一看跟小土狗差不多。它们是一种有袋类动物,主要以腐肉为食,并不会无故攻击人类。
这个小家伙的成长环境也是很艰难的,在出生后它们会生活在袋獾妈妈的的育儿袋中,但是受孕后的袋獾妈妈会一次生出20-30只袋獾宝宝,面对只有仅有四个“奶位”的尴尬状况,想要吃饱肚子的袋獾baby必须大打出手,育儿袋内的竞争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好不容易出生了,长大了,这不就得长肉了嘛。袋獾和人类长赘肉的地方不同,营养好时,会将脂肪存储在尾部),尾巴削瘦的袋獾则表明身体欠佳。成年袋獾的尾长大约是头体长的一半,尾巴是袋獾快速运动时保持身体平衡的重要结构。
袋獾是机会主义的掠食者,逮什么吃什么,最喜欢的是另一种有袋类动物——袋熊。
一天要吃掉相当于体重15%的肉食,如果猎获丰富,甚至可以在半小时吃掉多达体重40%的食物,所食用的食物包括鸟类、蛙类、鱼类和爬虫类,甚至人类的家畜如绵羊也照吃不误。
当然,袋獾更喜欢不劳而获,哪个地方有死去的动物了,它们往往也会疾速赶到,大快朵颐,甚至连毛皮和骨头都不放过,所以袋獾被认为食腐多于吃活物。一些农民对此也非常欢迎,因为这意味着那些危害家畜的昆虫就找不到食物,不得不到其它地方讨生活了。
袋獾虽然如此强悍,但在面对澳洲野犬和人类面前就成为了弱者。澳洲土著居民和澳洲野犬一直猎杀袋獾为食,数百年前就将澳洲大陆上的袋獾剿灭一空,袋獾不得不撤到塔斯马尼亚岛建立最后的避难所。
现在,人类也为此成立了专门的保护区收容保护袋獾。希望今后它们能在塔斯马尼亚这个心形的天堂岛屿上生活得更好。3千多年以前,野生袋獾在澳洲大陆上灭绝,只有塔斯马尼亚岛上仅存25000只,澳洲方舟组织在过去的10年中一直致力于保护该物种。
这些被放生的袋獾来自澳洲方舟的培育计划,该计划从2011年将44只袋獾繁殖到如今的200多只。该组织采取能够促进自然行为的方法来饲养袋獾,因此当它们被放生到野外时,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生存下来。
塔斯马尼亚恶魔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有袋动物,也是天然的捕猎高手,它们的回归将有助于控制猎杀其他濒危物种的野猫和狐狸的数量,重新平衡森林生态。作为食腐动物,它们也可以帮助保护周围的环境免受疾病污染。
澳大利亚方舟计划还将进行两次放生,每次放生20只袋獾,同时作为恢复野外环境计划的一部分,该组织还将把其他代表性物种引入野生动物保护区。研究团队将使用无线电项圈、隐藏式摄像机和定期调查来跟踪动物,以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