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列为四害的麻雀,为什么成了保护动物?历史的教训很深刻!
据不完全统计,到2020年,中国麻雀的数量就已经超过10亿只。但即便是这样随处可见,甚至有些泛滥的麻雀,也没有人敢轻易抓它,因为它是我们国家的保护动物。
听到这就不禁让人产生疑惑,都泛滥了咋还成了保护动物?这其中究竟是个什么逻辑呢?本期就为你、科普熟悉而又陌生的麻雀。
麻雀是一种适应力和生命力极强的动物,除了寒冷的南北两极和缺水的无边荒漠外,他们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能生存,而在现存已知的27种麻雀里,就有五种麻雀在中国安家落户。
并且,中国的麻雀数量几乎是世界之最,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几乎都能看见麻雀的身影。
2019年的12月,广东省一男子就因为捕捉了136只麻雀,被法院判处九个月的有期徒刑以及3600元的罚款。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数量巨大还曾被列为四害的麻雀,竟然成为受国家保护的三有动物。
什么是“三有动物”?
就是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和一二级保护动物一样,是禁止捕杀的。在常人看来,只有即将灭绝的动物、国家才会保护他们。可一点都不稀缺的麻雀也要保护起来,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呢?
但其实我国的麻雀确实面临过一次灭绝危机。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错误地认为麻雀会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于是在1958年的时候,直接出台了一份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表示要在十年内把老鼠、苍蝇、蚊子、麻雀这四大害虫彻底消灭。当时,消灭麻雀的热潮几乎蔓延到了整个中国,孩子们用弹弓。大人们则用各种噪音吓得麻雀不敢落下休息,一直飞到活活累死。
据统计,这场除四害大约消灭了20亿只麻雀,可是大量的麻雀死亡并没有提高我国的粮食生产,反而导致了更严重的虫害。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后来鸟类学家郑作新和他的同事们、走遍了河北昌黎果产区、和北京近郊农村,采集了848个麻雀标本。一个一个地解剖嗉囊和胃部,以求得各种食物的容量。他的结论是:在冬天,麻雀以草籽为食。春天养育幼雀期间,大量捕食虫子和虫卵。七八月间,幼雀长成、啄食庄稼。秋收以后主要吃农田剩谷和草籽。总之,对麻雀的益害问题要辩证地看待,要因季节、环境区别对待。
从这方面来看,麻雀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是可以消灭害虫的能手,是一种益鸟。很快,相关部门也意识到了麻雀的益鸟属性,就将麻雀从四害中除名。但由于在除四害运动中,麻雀被误杀的太多,导致我国的麻雀急剧减少,甚至一度成为濒危物种。
而如今,虽然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麻雀数量得到了恢复。但吃一堑长一智,我国还是把麻雀列为了三有动物。其实像麻雀这样的、小型三有动物、在我国还有很多,小到青蛙和壁虎都是被保护的。
地球是一切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链是地球生态平衡的保障,人类也只是地球生物链中的一环。只有保护好生物,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人类才能有和谐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