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可信吗?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可信吗?

罕见的高温让更多人担忧起全球变暖。与此同时,各种耸人听闻的谣言也接连出现,比如“高温让臭氧细菌感染加剧”“三伏天汗出透了能排毒”。

其中最离谱的、恐吓架势最足的,是警告大家“大旱之后有大震”的“旱震理论”。不少人信以为真,相关内容被大量转发。

倒不是大家辨别能力的问题。只是这个“旱震理论”真的有模有样:不仅有百度百科的词条,提出者还有地震科学家的头衔,甚至还就此出版了一本书,书中列出了相当多的数据来论证——通过分析 1957 年至 1971 年中国降水量的资料,他得出结论:在中国大地震前 1 至 3 年半内,震中区往往是干旱区。

但这个理论真的立得住吗?

只要时空范围够大,总能中一次

根据“旱震理论”提出者的研究,全国大旱之后 3 年内有大震的概率高达 84.8%,只有 15.2% 的旱区在灾后 3 年内没有发生大地震。

我们首先来看看他所说的旱区是什么?

25.2 万平方公里有多大?相当于江浙沪三地陆地面积的总和。

这么大的圈意味着,如果城市 A 今年发生了大旱,而远在 283 公里外的城市 B 如果发生了大地震,就能证明“旱震理论”的有效性。

另一个不易被察觉的放大条件是“旱灾后 1 至 3 年”。

统计一下就会发现,在过去的一百多年内,中国许多区域发生旱灾的次数并不少。再加上“未来 3 年”这个条件,有的地方甚至大多数时候都处在该理论所说的可能会发生大地震的时段。

以发生过大地震的汶川为例,在 1900 年至 2013 年这 114 年中,汶川有 58 年都处于大旱或大旱后的 3 年内,占比超过一半。如果大地震发生的年份落入这 58 年中,“旱震理论”就可以宣告有效。事实上,在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前一年,周边就正好发生了大旱。

这也是为什么,早在 2011 年,时任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张永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利用干旱和气候异常预测地震,虚报率很高,很难用于震前预测。

“旱震理论”虚报率有多高?

根据该理论提出者自己的统计,大地震前 3 年半内有大旱的比例是 96.6%,可谓是“大震前必有大旱”。

但如果把统计时间拉长,结果就没那么“准了”。根据我们的统计,从 1900 年至 2013 年,中国大陆共发生过 142 次 6 级及以上的大地震,而这其中,大震之前 1 至 4 年(因大旱数据未精确到月,我们在统计中把理论中的 3 年半放宽到 4 年)为旱区的情况有 79 次,仅占一半出头。

而之所以还会有这 56%的占比,也离不开前文提到的足够大的时空范围。一把巨大而刻度稀疏的尺子,你能指望它有多精确呢?

至于反过来,大旱后会有大震的概率就更低了。我们统计了同上的 114 年间,大陆地区的 1297 次大旱(不同地点、不同年份发生的大旱计为 1 次),1 至 3 年后发生大地震的,共有 38 次,占比不到 3%。

不过如果要说以上的统计还有什么可以商榷的,那就是地震的中心不一定是大旱的中心。所以这次我们画一个更大的圆。

这么一个面积达 10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圆,超过中国领土面积的十分之一,统计结果依然是:1297 次大旱,1 至 3 年后发生大震的次数是 119 次,仅占 9%。

地震可以被预测吗?

除了“旱震理论”,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地震发生的前兆,比如“地震云”“雾霾预示地震”。但专家对此表示,首先要有充分的事实证明二者间内在关联性的存在,其次要能找出合理的物理理论论证二者的关联。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才能证明这些现象与地震确实存在关联。

因为数据能对得上,不代表因果关系就成立。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齐齐哈尔发生旱灾的那几年,当地人上网搜“老虎”的频次异常高。按照“旱震理论”的逻辑,这里或许隐藏着一个“大旱老虎理论”:大旱发生之后,齐齐哈尔人就会陷入对老虎的痴迷之中。

同样地,还有“干旱螃蟹理论”:邯郸人在发生大旱的时候,特别关心螃蟹过得怎么样。

至少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监测到任何大地震发生前似乎必定会有的信号。

而目前人类能做到的,只有在地震发生之后,向地震横波尚未到达的可能受灾区域,提前数秒至几十秒发出警报信息。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