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成立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专制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掌握着主要政权。
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圣彼得堡发动武装起义,并成功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史称“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后,俄国境内各民族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国家或自治共和国。随着内战的结束,1922年8月,正在病中的列宁建议,各苏维埃共和国按平等自愿原则一起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
1922年12月30日,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联邦是首批加盟共和国,后扩至16个苏联加盟共和国。这些加盟国,有的是自愿加入,有的则是被迫加入。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当选为中央总书记。
1920年代后期,苏联开始了工业化建设。为了解决大规模工业化建设过程中的粮食和原料不足问题,苏联开展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1930年代:乌克兰大饥荒、大清洗、与德国结盟
乌克兰大饥荒
苏联开展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导致1931年开始出现粮食减产,农村劳动生产率也有很大的下降。1932年-1933年,乌克兰大饥荒爆发,当时苏联推行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加剧了饥荒的蔓延、阻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作为苏联最重要的产粮区,乌克兰深受其害。西方部分学者认为,在这场饥荒中,乌克兰的死亡人数“保守估计”约有500万。乌克兰前总统维克多·尤先科曾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说到,饥荒时期乌克兰失去了四分之一的居民。
大清洗
三十年代后期,手握大权的斯大林通过宣传机器将任何功绩都与自己联系起来,于是苏联出现了近乎迷信的个人崇拜现象。斯大林成为了人民心中的神明,成为了党和国家的象征。
1934年,在斯大林的指导下,苏联爆发了一场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1937年到1938年是这场运动的高潮,被称为苏联“大清洗”时期。
在此期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这场运动不仅针对苏联军队高层,也波及普通苏联人民,许多著名知识分子以及普通干部群众被加以各种罪名,遭到残酷的镇压和迫害。
这一时期,政治审查无处不在,人人都被怀疑为“间谍”,作秀公审、关押、死刑日日上演,而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
与德国结盟
1939年,苏联与纳粹德国结盟,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二战爆发后,苏联出兵与德国瓜分波兰第二共和国、侵略芬兰并占领东欧部分地区、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强行并入苏联。
1940年代
1941年,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闪击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1943年初,苏联红军经过顽强抵抗,获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苏军开始在战场上掌握主动。1945年5月,苏联红军攻占纳粹德国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二战结束后,由于苏联在有关战后安排等重大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导致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49年,苏联成功试爆一枚当量为22000吨TNT的原子弹,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50年代-1970年代
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1955年,苏联相对地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导致中东欧各国出现各种反对赫鲁晓夫政权的事件,这些事件均以苏联出动军队镇压而收场。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科技取得长足发展,在美苏太空竞赛中赢得了先手。他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这一时期是苏联的高光时刻。
1964年,赫鲁晓夫被以不流血政变方式被迫下台,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军费支出一直以很高的速度增长。1973年,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称为粮食净进口国。苏联军备竞赛对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里严重影响。
1980年代
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安德罗波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他整顿劳动纪律、试水改革经济体制,部分措施得到了苏联群众的大力支持。1984年,安德罗波夫病逝,执政时间仅一年零三个月。
此后,契尔年科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执政仅13个月,他的执政具有过渡性质。契尔年科去世后,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时期。
19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989年,东欧剧变,八一九事件爆发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掌握了局势。1991年8月24日,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宣布独立,苏联开始走向解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并把使用核武器的权力转交给了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
苏联解体后分裂为十五个国家,大部分经济及军事力量由最大加盟国俄罗斯联邦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