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一战后的法国,举全国之力修建马其诺防线
马其诺防线,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止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防线,号称世界最强的军事防线。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法国的伤亡最重,受到的打击最大,战后重建也最艰难。据统计,一战法国死亡人数132万,占服兵役年龄人口的18.21%;德国死亡人数185万,占服兵役年龄人口的15.5%;英国死亡人数74万,占服兵役年龄人口比例8.8%。
在举债扩大基建规模后,法国政府无法承担其维护成本,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陷入长期赤字,只能依靠发行国债和缩减公共开支度日,整个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
在这种环境下,大量年轻人选择推迟生育,法国随后陷入了长期的人口危机中。面对人口数量不足,无法在德法边境大规模驻扎常备军的法国,为了防止德国入侵,制定了建造大型工事和要塞的计划。
1929年,任陆军部长的马其诺,下令修建一条连续的由大量工事、部队集结设施构成的防线,即马其诺防线。
为了建造这条防线,法国用了十一年时间,每年花费国防经费的一半。虽然由于资金不足,这条防线并未完成原计划的全部,而是只完成了法国东北部边境的这一段,但它仍然是当时世界最强的军事防线,是人类当时工业设计的巅峰。
人类当时工业设计的巅峰
马其诺防线工事南起地中海沿岸法意边境、北至北海之滨的法比边境,全长约360公里,由一组组相互独立的筑垒式防御工事群构成。
防线土方工程量达1200万立方米,耗资达50亿法郎,消耗混凝土150万立方米,钢材15万吨,并修筑了配套的公路铁路450km。
整个工程共构筑各种用途的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15个。主体工事一般距地面30米,其中有指挥部、炮塔、发电设备、修理设备、医院、食堂、宿舍等各类设施。
马其诺防线共部署344门火炮,建有152个炮塔和1533个碉堡。为了体现这一工事的防御性质,工事内火炮的射程一般不超过10公里。而最坚固的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420毫米臼炮炮弹两发直接命中。
最能体现马其诺防线技术水平的就是它的炮火指挥系统。伸出地面重达好几吨的炮塔,可以上下升降和进行360度旋转,而这些操作一名女士就可以轻易完成。要塞工事内不建有窄轨小火车,可以将弹药补给及时运送到各个作战点。
即使是马其诺防线中最小的工事单位——地堡,也不仅仅是一个孤零零的地上建筑,它也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
不仅如此,为了避免长时间在地下生活造成士兵体格下降,要塞内部还有暖气系统,以保证洞穴里的干燥和恒温。每一个要塞里都建有一个大厅,作为士兵们日常的娱乐场所。
可惜的是,到1940年马其诺防线也没有完全完工,战争却来得太快。
虽固若金汤,却毫无用处
由于比利时对法国修筑防线的长期抗议,法比边境没有修建成体系的工事建筑,而这个薄弱地带被德国人发现。
1940年5月,当德国依靠闪击战坦克群越过法国几乎没有设防的阿登森林,从后方包围了马其诺防线时,法国军队一击即溃。
虽然从大体上讲德军是绕过里马其诺防线直接攻占了法国,但事实上,德军也曾进攻过该防线。但是即使在德军势如破竹,且从防线相对薄弱的后侧进攻的情况下,马其诺防线也没有一个大型工事失陷,只有几个小型工事被攻克。
所以直到法国投降,马其诺防线也没有被整体攻克,仅仅是失去了自己的作用,且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发挥过作用,最终成为了“无用功”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