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地峡:修建运河绝佳处
巴拿马共和国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马地峡上,东连哥伦比亚,南濒太平洋,西接哥斯达黎加,北临加勒比海,国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巴拿马运河从北至南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有“世界桥梁”之称,每年从这里通过的货物多达3-6亿吨。
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大批西班牙殖民者蜂拥而至,1501年,巴拿马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人已将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收入囊中。
1513年,一个名叫巴尔沃亚的西班牙人带领的探险队发现了巴拿马地峡。渴望快速掠夺美洲财富的西班牙国王立即下令,在巴拿马地峡进行地理勘探,寻找建设运河的通道。
尽管此时的西班牙王国正值鼎盛时期,但运河的开挖难度还是让他们望而却步。直到三百多年后的1814年,当西班牙王室终于决定开挖运河时,拉美独立战争却爆发了。
这场独立战争让原属于西班牙殖民行省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等地获得独立,并于1819年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巴拿马地峡则成为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部分。
1830年,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彻底解体,包括巴拿马地峡在内的哥伦比亚地区独立。
法国铩羽而归
1843年,哥伦比亚政府照会英、法、美、荷、西班牙等欧美国家,提议由它们合建巴拿马运河,并由各国共同保证运河未来的中立地位。但除美国外,其他各国均未理睬。
由于美国与哥伦比亚签订的条约让巴拿马人难以接受,而美国的强硬态度又令哥伦比亚政府感到失望,于是哥伦比亚政府转而将目光投向欧洲。
此时恰逢法国人成功建成并控制了亚欧非在地中海地区的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于是法国很快成为了巴拿马运河承建方的最佳选择。
1881年,法国人开始尝试修建巴拿马运河,主要负责人就是曾建造苏伊士运河的斐迪南·雷塞布,此时的他已74岁高龄。
由于没有考虑到巴拿马地峡地处人迹罕至的热带密林,数以万计的施工人员因疟疾和黄热病而丧命。更致命的是,依照海平式运河构想修建的巴拿马运河,直到开工四年后才发现根本行不通,因为太平洋一侧比另一侧高出至少20厘米。
截止到1885年,法国在巴拿马运河投入了大约4亿美元,因修建运河丧命的多达20000余人,迫于压力,法国人只好宣布放弃,就这样铩羽而归。
美国:为了一条运河,策动巴拿马独立
急着将这个烫手山芋转移出去的法国人成功说服了美国投资者,1903年,美国和哥伦比亚在政府层面签订了运河区租借协议,这引起了哥伦比亚群众的强烈反弹。美国转而策动巴拿马独立。
1903年11月3日,在美国的支持下,巴拿马独立分子只花了几个小时就占领了巴拿马全境。次日,被推选为巴拿马共和国首任总统的阿马多尔在集会上致辞时高呼:“巴拿马共和国万岁!罗斯福万岁!美国万岁!”
巴拿马独立后,美国立即与新政府签订了运河条约。条约规定:美国保证巴拿马的独立,而巴拿马把宽10英里、面积1432平方公里的运河区交给美国永久控制,美国一次性付给巴拿马1000万美元,自1913年起,美国每年支付租金25万美元。
1904年,全面接手工程的美国人很快找准了方向,不仅降低了黄热病的感染,还通过开闸式的运河修建方式,用一座大坝拦住查格里河,形成人工湖,为运河提供了一个几乎达运河总长三分之一的水桥,解决了海平面差的问题。
巴拿马运河区:著名的“国中之国”
1914年,在耗资近两亿三千万美元、动用了五十万劳工之后,巴拿马运河终于正式通航。而这个位于巴拿马中部的运河区成为了著名的“国中之国”,占巴拿马国土面积的1/53。
巴拿马运河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军事利益。让美国东岸到西岸的航程减少了6146英里,到亚洲的航程减少了1.15万英里,到墨西哥湾减少4800英里,大大降低了航运成本。而巴拿马则成为了美国的保护国。
但是,在巴拿马的精英阶层看来,美国的控制还是比较开明和讲道理的。因为他们明白光靠巴拿马自己是没有能力单独开凿运河的。
并且,虽然1903年的条约早有规定,但是为了照顾巴拿马的利益,美国还是不断加以调整,偿付额在1936年到1946年增至每年43万美元,从1955年起增至每年193万美元。而当年,埃及从苏伊士运河总收入中分得的比例只是7%。
二战之后,随着民族自由解放运动席卷全球,巴拿马国内的爱国者也开始对“国中之国”进行激烈的反抗。
经过多年的谈判,美国终于在1977年和巴拿马重新签订运河条约。新条约规定,巴拿马和美国将保证巴拿马运河永远中立,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时期都保证巴拿马运河的安全,并对一切国家的船只开放,并决定于1999年底将运河区的控制权交还给巴拿马。
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运河终于成为了巴拿马的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