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冷知识:智商测试题国际标准

智商,是用来评判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标准。

但这个标准是否真的有意义,或者说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个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阿尔弗雷德·比奈,是个生于法国的心理学家,一生中最著名的成就,就是发明了智力测试表。

1904,阿尔弗雷德·比奈受到公共教育部长的委托,由于学校里总是有一群孩子不能和普通孩子一样,能够正常的接受知识,而一直都没有评判的标准,而阿尔弗雷德·比奈的任务就是能够去学校里找到这群孩子,然后建立一个评判的标准。

到了1905,阿尔弗雷德·比奈和自己的助手蒙西制作了世界上首个智商测试表,而这个测试的主要目标就是,鉴别学习学校课程需要特别帮助的学生,让这部分学生接受特殊的教育。

阿尔弗雷德·比奈从1908年到1911都在修订他的智力测试表,直到他意外身亡前才得到最终的结果。

1916年,斯坦福大学重新修订了这个表格,采纳了德国心理学家的建议,将测量个人智力水平称为智商(I.Q.),这个测试的名字叫做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是今天智力测试的基础。

直到现在,智商测试的本意早就和设计本意渐行渐远,原本是为了筛选出不能接受普通教学的学生,到了现在成了各种家长和孩子炫耀的资本,分数高的就非常聪明,分数低的就是笨。这种理念被“聪明人”经常拿出来炫耀,但智商测试题真就能代表一切吗?

智商测试题其实非常片面,基本上都是逻辑性和数学推理性试题,对于空间能力、思维能力、音乐天赋、绘画能力,都是没有太多设计,如果一个人的动手能力比较强,但数学非常差,那并不能说明这个人的智商就是有问题,而智商测试题在动手能力这方面就没有多少科学性可言。

如果你经常怀疑自己是不是智商低,那你极为可能是个聪明人,因为只有聪明人才会经常怀疑自己的实力,这种说法绝非空穴来风。因为这句话来自于莎士比亚的口中,这种现象也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做邓宁-克鲁格效应,又叫达克效应。

这是一种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总会有一种优越感,会错误的认为自己比现实中要更加优秀。简单来说,聪明人老是会觉得自己不行,需要通过更多的学习才能勉强符合自身的预期和要求。而自以为聪明的人,总觉得自己非常聪明,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找别人的原因,而否定了自身的失误。

1999年,邓宁和克鲁格在研究中发现认知偏差,他们通过观察人们的各种技能的研究发现:

1.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

2.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的意识到其他真正有此能力的人的水准。

3.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的水准。

4.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通过恰当的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准,他们最终会认识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为此达克曲线表明:

1.当人未踏入到相应领域时,不会感到自信

2.当人涉足这个领域时,因为眼界和能力的局限,会导致自身膨胀,变得自大无知。

3.随着见识的增加,他们会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会直接打击自身的自信心,令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4.随着见识和能力的增加,他们会慢慢走出自身不足的阴影,自信和能力逐渐达到匹配的水准。

智商,不足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它只能判断一个人做数学题的能力。从综合能力来看,一个人的发展,绝非只要在做题方面很擅长,很多时候需要见识的增加和能力的积累。真正的自信,是靠着能力的增加而增加,而不是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智商高,就能为所欲为!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