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市属河北省廊坊市管辖,如果单纯作为一个县级市来讲,哪怕它离北京不算太远,也不会有太大的名气,但是它有着独特的名字:“霸”,却能够让大家一下子就记住了它。这样一个霸气的名字是如何得到的呢?
在明嘉靖《霸州志》、清光緒《顺天府志》“城池”条里,这样记载霸州城:
城周环六里奇三百二十步、高一丈七尺、址广二丈、顶广一丈,周环八里奇一百五十二步、深一丈二尺、广七丈,……旧传燕昭王筑城,宋将杨延朗修葺,以控辽,当时号为北方重镇。
霸州城相传是燕昭王始修,宋朝大将杨延朗(即评书《杨家将》中的杨六郎)重新修建,用于抵御辽国。杨六郎重修了霸州城,霸州名字的来历也与他,或者说与他相关联的人有关。
在评书《杨家将》中,杨六郎的妻子是柴郡主,她本是后周世宗柴荣之女,由宋太祖赵匡胤抚养长大并敕封为皇御妹金花郡主。“霸州”就是后周世宗柴荣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设之州,而用“霸”这个名字则是为了彰显其武功、称霸周辽边境。
后周是我国历史上位于唐朝之后“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王朝,由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于951年建国,至960年北宋建立,共计历经三帝,国祚10年。
虽然开国皇帝为郭威,但是因为他在起兵反后汉时,全家被后汉统治者杀死,所以他的继承人是养子、皇后的侄子柴荣。
柴荣是一位极有作为的明君,是“神武雄略”的一代英主。南宋著名文学家、《容斋随笔》的他作者洪迈这样评价他:“周世宗英毅雄杰,以衰乱之世,区区五六年间,威武之声,震慑夷夏,可谓一时贤主”。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则廉价:“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
柴荣在位期间,在政治上澄清吏治、选才纳谏、修订刑律,在经济上均定田赋、扩建开封、兴修水利、疏浚漕运水路,此外在文教、礼乐、书史、历法等方面都有建树。而他最大的成就是在军事方面,通过整顿禁军、修浚边防、编修兵书,使得军力得到极大提升,使后周的禁军成为一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的精锐之师。
他采取“先攻江南南唐、岭南南汉,再取巴蜀,其后辽国燕云之地,最后河东”的攻略,先后于显德元年(954年)大破北汉,于显德二年(955年)西征后蜀收复秦、阶、成、凤四州,于显德二年(955年)至显德五年(958年)三度亲征南唐,夺取长江以北的淮南之地尽皆,并迫使南唐臣服。
他最辉煌的高光时刻,是在显德六年(959年)北征辽国,在四十二天内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县的土地。
当时今天霸州一带地处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向契丹求援时,所献的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等“燕云十六州”中的幽州之地,由于燕云十六州的失去,中原王朝始终处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之下,因此收复燕云十六州就成为多个中原王朝帝王的梦望。柴荣当然就是其中的姣姣者,不过他与一些只有梦想的帝王相比,不仅做出了行动,并且还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按照既定战略,柴荣在攻南唐之战后就开始疏通汴水、遣将戍边,作征辽准备。显德六年二月,柴荣开始北征,先迫使辽宁州刺史、益津关守将以城而降,后又连下瓦桥关、淤口关。显德六年四月,辽莫州刺史刘楚信举城投降,五月辽瀛州刺史高彦晖举城投降,后乘势继续进攻幽州,并遣兵攻占了固安、易州。
在此期间以益津关置霸州,领永清、文安、大城3县。
但是当大军气势正盛,欲进取幽州之时,柴荣却身染重病,只得中止进兵,领侍卫马步都指挥使韩令坤为霸州都部署戍守霸州。这次出兵,柴荣亲率大军速战速决,收复边界城邑三州十七县,辽军却畏惧周军,重兵屯守于幽州以北地区,始终未敢出战。而顺势而生的“霸州”则是后周世宗柴荣赫赫武功的真实写照,以地名的方式被记载下来一直用到今天。
显德六年柴荣病逝,由梁王柴宗训继承帝位,不过仅一年时间,德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赵匡胤却“陈桥兵变”后夺取了后周天下,建立了北宋。
在整个北宋时期,霸州也是和辽朝边界最关键的重要防守部位,因此也才有了派大将杨延朗去防守的举措。
在以今天北京为都城的元、明、清时期,虽然不需要霸州防线向南防御,但是霸州也是一直作为京畿之地最南端的防守重地。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霸州倚神京之重地,控瀛海之要冲,作镇屏藩,东西联络。”,又“州处畿辅间,实据堂奥以内之势”。霸州在元朝属大都路、明清均属顺天府,与西侧涿州、北侧昌平州、东侧蓟州,以及周边各县共同形成了拱卫京师的重要结点。
民国初年,废府州存县之后,霸州成为了霸县,并且在历次的行政区划调整中,从京畿之地变成了环京畿的河北省的一部分,其重要性逐步下降,不过随着其侧雄安新区的建设,相信霸州的明天仍然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