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徐敬德(音)近日通过韩国媒体发文称,他将启动将春节的英文标记从"中国新年(Chinese New Year)"改为"农历新年(Lunar New Year)"的活动
从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端午节申遗、泡菜申遗、儒林学院申遗、东医宝鉴申遗、甚至是暖炕,都被韩国申遗了一把,现在又把目光瞄准到了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宋王安石的《元日》用诗人的浪漫笔调写出了春节的欢乐气氛。
那春节是如何来的呢?春节又叫过年,从尧舜时期就兴起,至今已有4000多年,相传古时候,有一只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每年岁末便出来吞食牲畜,甚至伤害人命。因此,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只能东躲西藏,防止被“年”兽伤害。人和“年”兽争斗了很多年,慢慢发现,“年”兽也有怕的东西,怕红色、怕火光、怕响声。于是乎人们就聚在一起,门窗都贴满大红纸,门口烧大火堆,屋内灯火通明,大家熬夜不睡觉,敲敲打打。“年”兽,进村后,看到如此阵仗,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一夜过去了,人们相互祝贺道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驱赶“年”兽的办法很快传开了,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春联、挂红灯笼、燃放烟花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相互拜年,道喜问好。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此,扫尘、贴春联、贴窗花、画年画、守岁成了春节的必备节目。
而韩国在未和朝鲜分开之前,最早能从史书上查到的记录是在公元前3世纪末,司马迁《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而成为诸侯,史称“箕子朝鲜”。箕子时代朝鲜半岛持续了将近一千年,高丽时代,朝鲜王朝时期,由于儒学兴盛的关系,箕子更是受到极大的推崇与赞赏,朝鲜人时常以“箕圣”来称呼箕子,而称自己的国家叫“箕圣国”。朝鲜半岛上曾出现了三大政权:新罗、高句丽、百济。
1370年高丽朝贡明朝,1387年朱元璋要进攻原东北元朝属地,但是高丽国内仍然支持蒙古残余势力。1388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则早已决心归附明朝,于是他从鸭绿江边回兵占领首都开城发动政变,1392年废黜国王自立,向明朝遣使称臣,遵照眀太祖朱元璋的旨意,改国号为朝鲜,取“朝日鲜明”之意,定都汉阳。此时代被称为“李氏朝鲜”,1401年,太宗开始接受从明朝的册封成为“朝鲜国王”。正式确立与中国的属国关系。
公元15世纪以前,韩语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以汉字为书写工具。1443年,朝鲜王朝的世宗大王召集了集贤殿郑麟趾等学士创制了“谚文(即韩文)” 韩文在燕山君时期,曾一度被禁止使用,朝鲜半岛被日本占领以后,韩民族开始觉醒,他们开始将韩文看做是自己民族的文字,自己民族的骄傲,并开始提倡使用。但是也夹用了汉字,形成了“韩汉夹写文”, 但在今天韩国,因为网络的普及,使用纯韩文书写已经成了主要趋势。
从这一系列发展脉络我们可以看出,韩国文字出现时间较短,无论是从文字,服饰,饮食,文化都有着浓厚的中华文化的身影,一直为中华文化的附庸,韩国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国家曾在古代被别的国家统治,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国家文化都是来自于别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否认”然后直至“偷窃”以图构建一个他们自己期望的“文化国度”。
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曾经轰轰烈烈的韩流文化,如今进入了瓶颈期,纵观近20年来,韩流给韩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限韩令”实施前,中国已是韩国文化产业出口的最大市场之一,“限韩令”的出现,给韩国文化产业造成一定冲击,近两年,更加因为疫情的影响以及各种因素叠加,韩流在全球也开始遇冷,也急需一个突破口来释放。
我相信,今天是碰瓷“春节”,明天肯定又有其他的形形色色的“碰瓷”出现,唯有发展自身实力,好好维护我们自己的传统精髓,才是最好的反击,毕竟,唐朝韩愈《调张籍》诗里的一句话最能说明问题:“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