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式滑雪是在高山滑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个项目。运动员使用双板,或在斜坡上,或在U型槽内,通过表演华丽的空中技巧和娴熟的滑雪技术来比拼和决胜。
发展历程
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把滑雪和空中体操结合在一起,但现代意义上的自由式滑雪真正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1958年,年轻的瑞士滑雪教练员阿特弗尤雷尔为实现在滑跳中完成空翻和转体,并且组建了一个滑雪技巧团,分赴各地巡回表演,自由式滑雪的雏形也由此奠定。1966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沃尔谷,举行了首次自由式滑雪赛。
1988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决定将自由式滑雪作为表演项目纳入冬奥会。第二年,中国正式开始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从1992年开始,男、女单人雪上技巧被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
1994年,中国首次派出2名女选手参加了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分获第17名和第18名,这已经是中国雪上项目参加历次世界大赛的最好成绩。1998年,徐囡囡在长野冬奥会中获得银牌。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李妮娜获得第五名。
2006年,韩晓鹏在都灵冬奥会上夺得男子空中技巧赛金牌。这是中国选手在冬奥会历史上夺得的第一枚自由式滑雪项目的金牌,也是第一枚雪上项目的金牌,同时还是第一枚中国男选手获得的冬奥会金牌。
比赛规则
自由式滑雪的滑雪板必须坚固、耐用,除要安装脱落器以外,雪上技巧和空中技巧还必须安装停速器或止滑器。
滑雪板的长度可根据项目、场地以及运动员本人技术水平、技术特点等决定。自由式滑雪各项目不允许穿紧身连身服。
身体保护用具必须穿在身上,不允许用带子、固定装置或其他方法固定。其他装备还有头盔、滑雪镜及手套等。
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项目共产生13枚金牌,分别是男女空中技巧、雪上技巧、障碍追逐、U项场地技巧、坡面障碍技巧、大跳台(本届新增),以及空中技巧混合团体项目(本届新增)。
空中技巧
运动员完成动作包括三部分:腾空、空中动作、着陆。
在“腾空”这一环节,主要是看起跳,看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在台上的具体表现以及运动员飞行的高度和着陆的远度。
空中动作是指运动员在空中身体、滑雪板、臂、手及转体轴的相对位置,动作是运动员完成每个技巧动作的方法。
着陆包括两部分:一是准备着陆时身体相对于着陆坡的位置,滑雪板与雪面接触冲撞、缓冲并回到自然的身体姿势;二是接触雪面、冲撞和缓冲的着陆滑出。
空中技巧比赛实行淘汰制,预赛两轮,选拔前12名进入决赛。决赛为三轮,采用单跳淘汰制,第一轮12进9,第二轮9进6,第三轮最后6名运动员决出最终名次。
空中技巧的场地由助滑坡、过渡区、平台区、跳台、着陆坡和终点区组成。出发区和终点区应选择在运动员能完成动作的开阔地带。
助滑坡长约70米、宽14米、角度为25度,助滑坡和跳台的表面应履盖积雪。过渡区长约21米、宽14米;着陆坡长约25米、宽18米、角度为38度。
雪上技巧
运动员主要比拼三个部分:回转、空中技巧、速度。雪上技巧以回转动作和空中动作质量分与计时成绩分相加评定名次,得分多者名次列前。
资格赛前20名晋级决赛,决赛比赛顺序根据资格赛成绩倒序进行。5名“回转动作”裁判根据运动员的回转动作完成质量和失误等因素打分;2名“空中技巧”裁判根据运作完成的情况、腾空的高度和质量打分。
雪上技巧的场地多建在陡峭的斜坡上,场地长200-270米,宽15-25米,坡度为24-32度。场地必须坡度平缓,落差持续。
斜坡上不能过凹或过凸,也不能有过于明显的坡度变化。斜坡上会设置许多密集的雪包,雪包应尽量均匀,必须消除尖硬雪块、冰块及平整雪车辙印。
障碍追逐
运动员主要比拼速度。比赛过程中,如运动员强迫或有意干扰其他运动员,导致其他运动员降速、失去平衡或碰撞,以实现超越或帮助其他运动员实现超越,将被判为犯规。
障碍追逐赛分为资格赛、八分之一决赛、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运动员分组进行比赛,每组4名运动员集体出发,每小组前两名晋级下一轮的“大决赛”决定第1-4的排名,“小决赛”决定第5-8名。
在障碍追逐的比赛中,运动员在一个包含有不同回转、跳跃、波浪和其他形式地貌的赛道中进行比赛。赛道长度800-1300米,垂直落差140-260米,坡度应在12-22度。场地上设有旗门,连续旗门必须有颜色间隔。
U型场地技巧
裁判员依据整体印象来对运动员的整个滑行表现进行评价。运动员出现失误将被扣分。比赛包括预赛和决赛,预赛采用两轮取最好成绩,前10名进入决赛。决赛采用三轮,取最好成绩。最终按照得分高低排名。
U型场地技巧赛是在一个U型的雪槽中进行的,运动员用自由式滑雪技巧表演筋斗、翻转、抓板和转体等。雪槽的长度为150-170米,宽度为18-22米,槽壁的高度为6.7米,坡度为18度,最小不能低于17度。
坡面障碍技巧
比赛在一条或更多条可供运动员选择的、充满各种各样腾越、跳台、桌台、大跳台等设置的赛道上进行。
裁判依据整体印象评判标准来对运动员从出发至终点区的整个滑行表现进行评价。比赛采用预决赛制,预赛两轮,取最好成绩。决赛三轮,取最好成绩。
赛道垂直落差最小150米,斜坡平均角度12度,宽30米。起点区域长10米、宽30米;滑入坡道长最小6米、宽12米(±4米);终点区宽最小30米。赛道应最少有2个不同地貌,最少有3个跳台。
大跳台
大跳台场地分为助滑区、起跳台、着陆坡和终点区域4个部分。
与空中技巧项目相比,大跳台的空中动作更加注重创造性和自由度,选手往往会进行空中抓板、倒滑落地等高难度表演,水平飞行距离也会更远一些。
运动员从超过40米的助滑区出发,至起跳台依靠惯性跃向空中,做出一套空中动作后在着陆坡落地,非常考验运动员观察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裁判根据选手的动作难度、动作完成度、抓板以及流畅性等要素综合打分。
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场地
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项目的大跳台比赛在北京赛区的首钢滑雪大跳台进行,其余小项在张家口赛区的云顶滑雪公园进行。
首钢滑雪大跳台
2019年10月31日,首钢滑雪大跳台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第一个新建比赛场馆建设完成。首钢滑雪大跳台由赛道、裁判塔和看台区域三部分组成,164米长的赛道最宽处34米,最高点60米。
大跳台外观渐变颜色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冬奥会的会徽,从蓝到黄的共有24种颜色。设计中还融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元素。
“飞天”的含义与滑雪大跳台项目的英文Big Air一词,都有向空中腾跃、飞翔的意思,而飞天飘带的曲线与首钢滑雪大跳台的曲线又十分契合。因此首钢滑雪大跳台得名于“雪飞天”。
首钢滑雪大跳台是世界首例永久保留的大跳台比赛场地。冬奥会后,该场地可承办国内外大跳台项目体育比赛,成为专业运动员和运动队训练场地、青少年后备人才选拔基地、赛事管理人员训练基地等,直接服务于中国冰雪运动推广。
云顶滑雪公园
云顶滑雪公园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生态环境良好,滑雪资源富集。届时,将产生20枚冬奥会金牌和8枚冬残奥会金牌,是产生冬奥会金牌数量最多的场馆。
云顶滑雪公园是北京冬奥会中,唯一依托现有滑雪场建设的雪上竞赛场馆,6条冬奥赛道中的4条是在原有雪道上改造的。在2017-2018年雪季,云顶滑雪公园就有赛道建成,当时举办了国际雪联赛事。
云顶的临建有三万平方米,其中包括电力保障室、通讯保障室、垃圾暂存间、母婴室、无障碍卫生间等。这里的临建设施采用可降解、可再生、可循环使用材料,多数都是租用,在赛后将有两万平方米的临建返还供应商。
北京冬奥会后,云顶滑雪公园将努力打造成国际赛事和大众冰雪运动推广基地,除具备继续举办国际级滑雪赛事的能力外,将恢复大众滑雪和旅游度假等长期运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