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业内卷严重,一些商家为了卖货,把未成年人喜欢的零食,做成了成人用品的模样。
最近,深圳的张女士在14岁儿子包里发现了一个“避孕套”。
经过儿子解释后,张女士才知道:“避孕套”竟是糖。
在情人节或愚人节,常有商家以恶搞的名义销售。
除了“套套糖”外,还有许多奇葩零食。
如“套套巧克力”、“卫生巾棉花糖”、“丁丁软糖”等。
这种面向未成年的软色情,其险恶用心只能用“恶劣”来形容。
网友们却有不同的看法:“都21世纪了,对未成年不必谈性色变。”
未成年人需要适当的性教育,但这种低俗恶搞的性教育,只能带坏小孩子。
未成年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感情观。
这种东西在未成年之间广泛流传,简直令人细思极恐......
今年7月份,在北京南锣鼓巷里的一次例行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零食。
零食伪装成了成人用品的样子,出现在售货架上。
包装看似卫生巾,实际是棉花糖。
写着“贱男消失片”、“蛋疼含片”的盒子,看似是药物,实则是奶片。
这样的东西,谁敢给孩子吃?但是,小孩子是不知道这些的。
执法人员现场对两户当事人进行立案调查,并依法对相关食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打着“恶搞”的名义搞黄色的小零食,不止在线下走红,在网上也相当热销。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商家们有一套统一的说辞:都是正规厂家生产的。
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在突击调查中发现:有两家店铺售卖的29种、503件“网红”零食存在问题,大部分是“恶搞”糖果。
在微博、知乎上,网友发声:“看到包装就头皮发麻,这种零食突破了心理防线。”
“制作这种零食的商家真的太没有底线了,就没想到未成年人也会上网购物吗。”
教师和家长在平台上表示担忧: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管理此类现象,商家营销也要把握度。
80、90后孩子们的童年很简单。
小编小时候最爱搜集糖纸,尤其到了过年,简直就是丰收季。
但这种简单的快乐,孩子们如今很难体会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成人化包装的产品。
点外卖时商家送的湿巾、一次性手套,都变成了“避X套”的模样。
除了诱惑性的标语,包装文案里也有各种下三路的荤段子。
成人饭桌上的灰色文化,被商家们拿来营销炒作。
这种“下三路走天下”的粗暴营销模式,根本没有考虑到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
父母带着孩子出去吃饭,也要想尽方法避开这些令人尴尬的“伪装者”们。
“网红”不能沦为三无产品的“遮羞布”,“玩梗”也不能成为违法的“免罚牌”。
你见过这种零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