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支付宝的一条扣费信息。
这条信息大概是这样的。
类似这样的支付宝账单提醒,我每个月都要收到好几次。
除了有一些服务是自己确实购买过的,自己多少还能有点印象。
而绝大多数都是那种扣得我莫名其妙的,甚至我连它是什么软件的服务都忘记了。
页面又没有显示名称,凭借订单号去联系客服吧,寻思又觉得麻烦。
于是便一直让它这样每个月扣费。
前两天我把心一横,想着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些每个月都扣钱的玩意给揪出来。
在我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让我在邮件中找到了它的蛛丝马迹。
哦?原来你藏在这里?
这是一个我一年多前使用过的 APP,现在已经很久没有用过。
还记得当时是用来看剧,但看完那剧以后就很少点开过它。
好家伙,前前后后这都给我扣了一百多了吧。
一
大优惠?大忽悠!
“低至一分钱开通七天会员!”
“免费开通会员!”
这样的字眼你一定见得不少。
这些都是软件用来吸引你购买会员服务会采用的字眼。
当你点进去,确实会发现,好像的确是这么回事。
现在仅需用平时一半不到的价格就能开通会员服务。
这时候,你会心想,有这等好事还不赶快上车?
哼,年轻人,和我一样上当了吧?
说过多少次了,你们得仔细看,划重点仔细。
下面是不是还有一行极小的字眼。
“一分钱仅为体验价,七天后自动按照原价续费会员。”
看吧,这就是资本家给你设下的陷阱。
先是用一个极低的价格吸引用户点击广告,但在页面之上并无清晰告知用户具体详情。
更离谱的是,系统往往会默认 “帮助” 你选择自动续费这一按钮。
绝大多数用户在这时候就会稀里糊涂地付了费,还觉得自己赚到了。
直到下个月收到绑定的扣费账户发来的通知,才会恍然明白这一切。
什么?你说退了不就完事了?
哼,都说过你太年轻了!
二
恼火的退订!
兄弟,哪有那么容易让你退订。
市面上很多的付费服务基本上都是入坑容易,出坑难的。
购买的时候,确实很简单。
可能只是一个跳转,用户就很轻松来到付费页面。
付费也很简单,通常就是一个按钮就直接扣费成功了。
但在取消、退订的时候,你要找到这个按钮,往往需要经过三四级的页面跳转。
更不要说这些服务都有提前续费的这个功能。
那些号称 “三天免费试用” 的服务,往往到了第二天你还不取消的时候,系统就默认你需要继续购买,强制续费了。
而扣费以后官方发来的邮件上面,虽然有扣费提示,但是也不会很清晰的放一个退订的按钮在页面之上。
你说找客服吧,可能又得花上一段不少的时间。
这让不少消费者退个订简直就像和这些 APP 在打铁道游击战一样,尽是攻防。
刚刚提到的提前续费,下面让我再好好跟你们唠嗑唠嗑。
三
“神奇的提前续费”
十一月二十三号,上海市消保委公众号发布消息称,他们对 12 款 APP 的自动续费情况做出了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 APP 的提前续费时间节点都设置在服务到期的前一天,但也有少部分的 APP 时间节点比较模糊。
而其中,最为夸张的是哔哩哔哩等 APP,居然在服务到期的三天前就开始提前续费了(现已修改为服务到期前的 24 小时和到期后续费)。
这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要知道,绝大多数的自动续费按钮兄弟们都是很难发现的,一般都是在订购服务的时候用灰色的字眼提醒你,而且系统内也早已默认勾选。
并不是说不允许提前续费这玩意存在,但至少得把选择权交到消费者手上吧?
这种背地里提早几天就提早 “默默地” 扣费的行为,在我眼里看来,其实本质上和抢钱并没有什么区别。
钱被抢走了还能报警,但问题是钱被 “默默地” 扣了,你还有气没处使,这是不是就很气人?
不少相关方面学者也有提及,这种变相的强制自动续订服务已经是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商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这次要不是上海消保委暗中调查了这十二家企业,他们就会一直肆无忌惮的违规下去,仔细想想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随着版权意识的发展,为了支持一波自己喜欢的影视剧音乐作品,开通一个会员本质上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如果在资本家眼里看来,这样的行为只是为其充当韭菜的话,那相信并没有多少人会买这个账。
四
重灾区……
如果说上面讲的自动续费算是一个 “大雷区”,那么其实扣费方面的雷区还有很多。
那些出行类的 APP 一定算的上是其中一个。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出行 APP “你追我赶”。
这里的争相斗艳并非说它们的产品做得有多么出色,而是它们被消费者投诉得很厉害。
只要在百度输入 “出行类 APP 乱扣费” 之如的字眼,很快就能弹出相关的搜索结果。
而这些结果清一色基本上都是反馈用户莫名其妙被这些出行类的 APP 强制扣费了。
在我看来,这事的夸张程度丝毫不低于前面的自动续费。
自动续费还好说,你毕竟正儿八经获得了平台给你提供的会员服务,只是用不用得上倒是不好说罢了。
而这种你压根没出门但被这些出行 APP 扣了一笔钱的心情,一定是更操蛋的吧?
无论是 “订购与退订的大忽悠” 也好,还是 “强制自动续费”,亦或是 “莫名其妙的扣费”。
这些都是资本家想尽一切办法割韭菜的证据。
我相信在如今这个时代,消费者一定愿意为了获得更好的体验而付费。
有时候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平台与其花费这么多时间去专研如何割韭菜,就不愿意把这些时间花在如何提升自己产品的竞争力上呢?
难道你是怕你的产品做得太好,没人愿意买账吗?
唉,点了根烟,思索了许久,依旧得不出结论。
或许这就是人家能当割韭菜的人,尔等众生只能当被割韭菜的原因所在吧。
来源:一本黑 微信号:darki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