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也是一个拥有着辽阔疆域的国家。中国方言是汉语的分支,现代汉语中有着各种不同的方言,对照着中国一个又一个的地区。
汉语一般划分为13种方言,各方言可分成多种次方言。其中一个省份一省占据了五种一级方言,下面给大家一一介绍。
1、官话
官话是以之为母语的人口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汉语一级方言,名称源自中国古代对汉语官方标准语的称呼,朝廷使用的汉语在周朝称“雅言”,至少明清时已称“官话”,1909年则定称“国语”,1956年中国大陆开始称“普通话”,台湾则继续惯称“国语”。
当今中国约70%的人口以官话方言为主要使用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西南地区、江苏中部、安徽中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江西沿江地区等地。
官话可细分为八种次方言: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其中以西南官话为母语的人口最多。
2、晋语
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晋语区东起太行山、西近贺兰山、北抵阴山、南至黄河汾渭河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晋语的主要使用地区有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陕西省北部、河南省黄河以北大部、河北省西部,地跨175个市县 。晋语位于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是造成晋语在北方较为独特的原因。晋语核心区主要为太原话(已分化成新老两派)和吕梁话。
3、粤语
粤语,又称广东话、广府话、唐话,俗称“白话”,粤语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广府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广府民系基本标志性的文化识别之一。
关于粤语的起源,有源自北方中原的雅言、源自楚国的楚语等说法 。粤语是南方方言里面保留中古汉语成分较多的一种,其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中古汉语普遍存在的“入声 。
粤语分布在中国华南的广东粤中、粤北和粤西南地区,香港、澳门、 广西东南部以及海外华人社区如澳大利亚、北美地区、东南亚等处广泛流行。
4、湘语
湘语,又称湘方言或湖南话是生活在湘江流域及其支系一带湖湘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湘语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新湘语以长沙话为代表,老湘语以双峰话为代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娄底、衡阳、邵阳、永州等
湘语是湖南省的主体方言。湖南省是一个方言复杂地区。湖南省外也有一些湘语方言分布。
5、吴语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
吴语有数万个特有词汇和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社会生产、风俗民情、语言习惯的生动体现。吴语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
吴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吴语分为太湖、台州、金衢、上丽、瓯江、宣州六片语片,北部吴语为最大语片。
6、徽语
徽语,即徽州方言,汉语族13个语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钱塘江上游古徽州府、严州府大部、饶州府部分地区。
徽州方言颇具特色,是一种与普通话差别很大的土语群,有歙县话、绩溪话、休宁话、黟县话、祁门话、婺源话六类方言区。各方言区内的方言又互相有差异。
徽州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这是造成“隔山”土话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加上徽州处于皖、浙、赣三省边境,各种方言土语易于渗透,尤其是徽商往来的频繁,给徽州方言的形成带来了复杂的影响。
7、赣语
赣语,使用人口多数在江西省境内,主要分布在赣江中下游、抚河流域及鄱阳湖流域以及周边、湘东和闽西北、皖西南、鄂东南和湘西南等地区。另外在浙江、陕西还有少数赣语方言岛。
西汉时期,赣语就已经开始初具规模了。赣语的发展历史主要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是秦汉时期,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由于经济政治上的需求,组织了一系列、强制性的人口迁移。
这时候赣语由此开始萌芽。而在两晋南北朝的270年中,出现了7次南下移民的高潮。这时候的赣语也形成了一种新的汉语方言。
8、客家语
客家语是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保留中原地区许多古汉语词语与常用词一些词语的发音特征。客家语在非正式场合又被称为客家话,按不同口音可分为梅州话、惠阳话、惠州话、河源话、赣南话、汀州话等。部分地区还称土广东话、水源音、涯话、新民话、麼个话、怀远话、诏安话、平婆话等。
客语是中国台湾的官方语言之一 、苏里南共和国的法定语言之一 。曾是兰芳共和国境内主要流通语言之一;曾是太平天国的“国语”,广泛用于官方文书中。
客语主要流传于广东的梅州、惠州、河源、深圳、韶关 ;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三明; 广西的贺州、玉林、防城港; 香港新界 及台湾的新竹、苗栗 、桃园等地。
范围主要包括赣南、闽西、粤东、粤北和珠江口东岸的 地区,并被广泛用于中国南方1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 180多个县市及海外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美洲等 80余个国家和地区 。全世界约有9610万人使用客语。
9、闽北语
闽北语主要分布于福建省北部古闽之建宁道建州地区,闽北语属于历史最早、影响力较大的闽语之一,由古汉语发展而来,保留了古汉语中众多的语音特点和古汉语词汇、构词方法。闽北语的别称有闽北话、建州话、闽越语、建瓯话。
10、闽南语
闽南语,据传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在西晋时期、唐朝、北宋迁移至福建南部,发祥于福建泉州。"闽南语"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学术上泛指闽南语的集合,狭义则仅指闽台之闽南语。台湾及西方学者多认为是一种语言,闽南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次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蛮、避乱。
闽南语主要分布福建泉州、漳州、厦门、龙岩新罗区的大部分和漳平市大部分、三明地区大田大部分、尤溪部分、宁德市的福鼎、霞浦小部分、蕉城区小部分、福清部分地区:福清市渔溪镇的部分自然村,一都乡的王坑的部分自然村,上迳乡、音西乡、阳下乡、东张等镇,宏路镇的龙塘,圳边、周店等村。泉州的回族和满族,蒙古族也会使用流利的闽南语,不在回族乡的泉州回族也会闽南语。
11、闽东语
其保存许多古汉语的特色,同时也有不少古齐语的遗留,与其他闽语不能互通,但和其他闽语组成齐语支。1963年在语言学分类上将闽东语作为闽语的一个语支。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闽东方言根据音韵和词汇的不同,再被分做3种子方言,三者间交流有一定的困难。福州话是闽东语的代表语言。
12、闽中语
闽中语,又称闽中话,是通行于福建省中部山区部分县市的一种闽语,分布在三明市区(三元区、梅列区)及其管辖下的沙县、永安市,共4个区县市; 以永安话为代表,是闽语中使用人数最少,通行范围最窄的一种语言。
闽中语内部有一定差异,但可通话。3县、市中,永安话和沙县话的距离稍大一点。因此,我们可将闽中方言分为三片:一是永安话片;二是三明话片(旧三元话);三是沙县话片。
13、莆仙话
莆仙语,又称兴化语、兴化话,当地人又称之为本地话,莆田除仙游县以外讲的本地话称为莆田话,仙游县讲的本地话也称为仙游话,是分布于福建沿海中东部的地方语言。
莆仙话分布于莆田市(荔城区、涵江区、城厢区、秀屿区、乌丘屿)、仙游县以及泉州市泉港区、福清市的部分地区,在莆仙地区和旁边,因历史上该地区属于兴化军、兴安州、兴化府,故莆仙话又称为兴化话。
9-14、统一可归为闽语
闽语是各闽方言的统称,闽语种系其下的闽北语种、闽南语种、闽东语种、闽中语种、莆仙语种是互不统属的五种汉语一级方言。
总结
汉语,又称华言、华语、唐话,是中国通用语言、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藏语系起源尚无定论,一说汉藏原始语言源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大约六千年前分化形成了汉藏语系的各种语言。
另一种假说则认为该语系来自当今中国的西南部四川,大约在一万年前就已开始分化。汉语是从汉藏语系中分化出的语言之一。
中国话,中国字,在历史悠久的中华大地上,即使我们口语不同来自五湖四海,但我们都能互相沟通,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文字流着一样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