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的故事|一个不老的传说[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它规模宏伟,造型逼真,气势磅礴,似乎在坚定地保卫着秦始皇地下王国的安全。“不看兵马俑,等于没来中国”,这是很多外国游客发出的赞叹。从这些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它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

 

秦始皇兵马俑从葬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童变集乡,在秦始皇陵园东侧1500米处。这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么大的一片陪葬坑是怎么被发现的呢?1974年春天,当地几个农民在地里打井时,从两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两千多年的文化宝库。

兵马俑的故事|一个不老的传说[兵马俑]

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据考古学家考证,一号俑坑是右军,二号是左军,没有兵马俑的四号坑是中军,三号坑是统率左、中、右军的指挥部。合计有陶人陶马七八千件,简直是一支地下大军。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当的过道中。

兵马俑的故事|一个不老的传说[兵马俑]

这些兵马俑,都是秦始皇陵墓陪葬的一部分。古代的人们, 尤其是帝王,相信死后有灵,于是把生前使用过的器物,尤其是金银财宝,带到坟墓里去。除此之外,还要殉葬,最初是人殉,后来改用陶俑了。这就是兵马俑的由来。

1979年10月1日,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在20世纪80年代参观兵马俑,给予高度评价,称之为“世界第八奇迹”,这一说法从此不胫而走。

千军万马,气势磅礴

秦始皇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

兵马俑的故事|一个不老的传说[兵马俑]

一号坑规模最大,占地1.4万平方米。坑内有10道宽2.5米的夯筑隔墙,形成南北面阔9间,周围绕以回廊的格局。

现已发掘出土陶俑1000余尊,战车8辆,陶马32匹,各种青铜器近万件。陶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马高1.5米左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铁、锁、矛、戈、殳、剑、弯刀和钱。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2000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根据出土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凭栏俯视,东端3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列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队伍整肃,装备齐全,威风凛凛。

兵马俑的故事|一个不老的传说[兵马俑]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北侧约20米处,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秦俑坑中的精华。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三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首次发现的是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

二号坑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弩的跪式和立式弩兵俑组成;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元即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弩兵混合编组,可以进攻,也可以防守。

一个不老的传说[兵马俑]

三号坑于1987年对外开放,规模最小,仅相当于一号坑面积的3.6%,二号坑面积的6.7%,但是它可能是兵马俑的最高指挥机关,是统率一、二号兵马俑军阵的“最高司令部”。

穿越千年的生命

兵马俑整体风格气息军厚,健美、洗练。虽然都是类型的人物,但并不千篇一的人物,但并不千篇一律,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兵马俑的故事|一个不老的传说[兵马俑]

将军俑体格健壮,身材高大,前庭饱满,二目炯炯有神。他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表情也显得刚毅镇定,似乎身经百战,临危不惧,这正是当时秦朝威震四海的强大军队中上层武官的真实写照。雕塑家的艺术处理如此出色,使我们可以与千年前的古人静静交流。

二号铜车马

名为“安车”,分为前后两室,前室较小,仅供双手一人乘坐。上罩一个穹隆式的篷盖,状如龟甲,前后室均罩于篷盖之下,具有防风避雨、防尘防晒的实效。驭官俑身佩长剑,跟坐于车前室,手中握着辔索。后车室内没有发现兵器,舆内仅置有铜方壶和铜折页各一件,舆底为类似于古车软垫的“文茵”方形大铜板。

武士俑即普通士兵,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可依着装不同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俑的发髻位于头顶的右侧,反映了秦人的习俗。交领右社长衣属于汉服,而短靴和腰际束的革带属于胡衣,显示了秦朝时民族文化的融合已深入到人民的生活。

兵马俑的故事|一个不老的传说[兵马俑]

在二号坑,有一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他右膝跪地,左腿蹲曲,手持弓弩,目光炯炯凝聚前方,似乎是秦始皇成就统一霸业的最好诠释。来到兵马俑,导游和博物馆的讲解员常会说:“在中国的政区图上,陕西的轮廓就像一个跪射俑。”的确如此。陕西省版图南北狭长,北部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轮廓好似秦俑的头部;中部是关中平原,就像秦俑的腰部;而南部是秦巴山区,则是秦俑的双腿。这种联想自然为游览兵马俑平添几分趣味。在秦兵马俑坑出土的一千多尊陶俑中,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跪射俑保存最为完整,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为什么呢?这得益于他的低姿态。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做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倾倒、破碎。

兵马俑之跪射俑

跪射俑出土于二号坑,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绾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右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跪射武士俑的塑造比起一般的陶俑要更加精细,表情神态和发髻、甲片、履底等刻画得生动传神,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最难能可贵的是鞋底的针脚都被工匠疏密有致地刻画出来,是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兵马俑的故事|一个不老的传说[兵马俑]

扶栏缓行,听着导游的讲解,目望威武肃严的陶俑,眼睹纵横成行、阵容壮观的兵列,宛如秦国帝王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统领百万雄师横扫六国、一统大业的再现。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