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蛇灰线是《石头记》采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方法,在脂砚斋的批词中曾经多处出现。如第一回在讲说本书总的创作方法的时候,在"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有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的后面,脂砚斋批到:
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 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刮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甲戌眉批)
该段批词点明了该书的创作是"实有其事",即是说依据真事创作的,但在叙事的时候,却采用了"草蛇灰线"、"空谷传声"等手法,这也即是说,"草蛇灰线",是众多创作方法之一。那么,"草蛇灰线"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这样的文笔写来使我们不感到突兀,突然,就好像写"蛇"一样,前面先点写"蛇"的爬行留下的灰线,后面在描写"蛇",这样在后面描写"蛇"的时候,因为前面点写了"蛇"爬行的灰线,即留下了伏笔,我们并不感到突兀,突然。
在第一回介绍宝玉来历的时候、第三回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已经点出贾宝玉出生的时候,口里衔着一块由女娲补天时留下的顽石幻化而成的通灵宝玉,但这通灵宝玉的样式是个什么样式呢?在第八回通过薛宝钗的眼睛,我们知道了通灵宝玉正面写有"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的字样,反面是"一除邪崇,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等字。因此,脂砚斋批道"余亦想见其物矣。前回中总用草蛇灰线写法,至此方细细写出,正是大关节处。(甲戌双行夹批)",这自然是采用了"草蛇灰线"的写法。
第二二回,写元春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命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做一个进去。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人听说赶忙出去,到贾母的房内。只见一个小太监拿着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专为灯谜而制作,上面已经有一个,大家都争着乱猜。宝钗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什么新奇,嘴里不停地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猜就猜着了。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人也都理解了。在探春的后面批道:"庚辰双行夹批:此处透出探春,正是草蛇灰线,后文方不突然。"这里把探春跟宝玉、湘云、黛玉相提并论,并列地放在一起,为下文的描写探春出色的管理才能,埋下了伏笔,铺下了"灰线",这自然正是"草蛇灰线"的高明用法。
更为重要的是第三一回史湘云只带着翠缕来找花袭人的时候,翠缕问,这荷花怎么还不开?史湘云就说,时候还没有到。史湘云还说,贾家的楼子花不如史家的好,当翠缕说,贾家有棵石榴树接连四五枝,真是楼子上起楼子的时候,史湘云却说道,"花草也是同人一样,气脉充足,长的就好。"翠缕表示不信,史湘云就说出一篇阴阳弘论来,她说,"天地间都是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她还说,自古以来,开天辟地,都是有阴阳构成,并且"'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阴阳可有什么样儿,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比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以后,翠缕就懂得了正面的为阳,反面的为阴,当翠缕问湘云宫绦上系的金麒麟是阴是阳的时候,湘云就说,"走兽飞禽,雄为阳,雌为阴;牝为阴,牡为阳。怎么没有呢!"翠缕就问史湘云她佩戴的金麒麟是公的,还是母的,湘云回答不上来,翠缕就借此发挥说,姑娘是阳,她就是阴,主子为阳,奴才为阴。然后,她们主仆两人就发现了贾宝玉丢在地上的文彩辉煌的金麒麟,言外之意就是史湘云佩戴的金麒麟是母的,贾宝玉丢失的这个是公的,有些红楼专家就据此断定以后史湘云要跟佩戴此麒麟的若兰缔结良缘,成就婚姻,这就是麒麟之缘。在篇末脂砚斋就批道:
庚辰: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说这也是"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这自然也是在千里之外埋下的"灰线",为以后的史湘云的婚姻做准备。
还有第八十回说,宝玉病情已经过了百日,这一天去向王夫人请安,遇到了迎春的奶娘来家里请安,说起了迎春的女婿孙绍祖品质的不端正,说姑娘只有背地里流泪,王夫人这两天正要接迎春回来,因为家里接连发生的事情给耽搁了后来就忘了时,批道:"庚辰双行夹批:草蛇灰线,后文方不见突然。"这自然也是预先铺下的蛇的"灰线",为下面迎春的受虐待、践踏的悲剧的婚姻,做好了准备。
事实上,"草蛇灰线",除了有上面的意思之外,也是解开《石头》谜底的一种方法,是我们认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寓意的方法。人物甄士隐,是说把真事隐去(甄士隐),可以这样认为,改编者使用"草蛇灰线"的方法把真实的事情隐去了,即把"蛇"隐去了,而留下了蛇的"灰线",这样,我们自然就可以通过"蛇"留下的灰线,即爬行时留下的痕迹,去找蛇,就可以找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真实的事情了,也自然就可以了解其中的"滋味"了。
如改编者重点描写的是贾家发生的故事,但也曾经提到了贾府的情况。实际上改编者是把自己要表达的真实的事情,掩藏在了对贾家的描写之中。前八十回通过贾府的人之口,谈到甄家的情况大概有六次,——
一次是第七回至晚上掌灯的时候,王熙凤向王夫人说,今日甄家送来的东西,她已经收下了。咱们送他家的,要趁着甄家有年下进鲜货的时候,再一并交给他们带了去。王夫人表示赞成。
第二次是十六回皇帝应允了贾元春省亲以后,贾琏的奶母赵嬷嬷,说,甄家曾经接过四次驾,然后,贾琏筹算建设大观园的银子的时候,赖大说道,竟不用从京里带银子,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明日写一封书信汇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两,剩二万两存折,等置办彩灯花烛并各色帘帜帐幔时使用。王熙凤马上说,这个主意好。试想,荣国府的银子为何在甄家收藏着,还是五万两,是个大数目,这的确是个值得思考和注意的问题。
第三次是五十六回林之孝的媳妇进来说,江南的甄府里的家眷昨天来到京城,今天进宫朝贺。此刻先遣人来送礼请安。林之孝的媳妇说着就把甄家的礼单送上来,探春看道,送来的是"上用的妆缎蟒缎十二匹,上用杂色缎十二匹,上用各色纱十二匹,上用宫绸十二匹,官用各色缎纱绸绫二十四匹。"李纨看过后,就说,用上等的封儿赏他。然后,吩咐内库上人让太太回来后看了再收,贾母就说,这甄家与别家是不同的,上等赏封赏男人,只怕展眼又打发女人来请安,要预备下尺头。话还没有说完,果然就有人会说,甄府四个女人来请安。贾母就让她们进来。
上面的情节,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甄家进宫朝贺,为何在朝贺的当天先遣人来荣国府送礼请安,并且礼品如此丰厚呢?在正常情况下,进宫朝贺,应该是在前一天或朝贺完了之后,在拜访同级官僚或友好世交。在进宫朝贺的当天,先遣人给贾家送礼,是不正常的。二是贾母知道甄家与别的家不一样,是男女一起来送礼请安的。按道理来讲,一般的进宫朝贺,或送礼,只有男人来就行了,为何还派了四个女人来请安呢?这也是不正常的。综合上面的问题,似乎只能这样的解释,所谓的进宫朝贺,实际上就是来贾家朝贺,而故意说成是进宫朝贺,给甄府的探望贾母,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或说辞,此是其一。其二,贾府的原型是以皇宫为背景的。贾府可能就是皇宫,贾母就是孝庄皇后,而宝玉自然就是少年康熙。这跟我在《真幻痴颦总因情》里的观点是一致的。即贾母的原型,有两个,一是孝庄皇太后,一是曹寅的母亲、康熙的乳母孙氏。而贾宝玉的原型,自然也有两个,一是少年康熙,一是少年曹寅。这是确切无疑的。在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的回前批道:
甲戌: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
这就是说,表面上是写贾元春省亲之事,实际上写的却是康熙皇帝南巡的事情,带给了改编者多少回忆过去、感慨今天的思绪。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故事之中有很多皇帝的影子。
第四次是六十四回贾敬去世之后,江南的甄家送来了五百两大祭。贾蓉说已经使用了二百两,剩下的三百两已经派人送到家中交给老娘收了。贾珍就让贾蓉回家把银子向他老娘要来,再看看家里有没有事情,并问两个姨娘好。
贾敬去世,甄府送来了五百两银子来祭祀,这说明甄府与贾家不同一般的关系。
第五次是七十一回贾母过生日的时节,贾母问,"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王熙凤就说,共有十六家,送了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饼。其中,只有江南甄家送来的是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革丝"满床
第六次是七十四回发生绣锦囊事件后,王夫人来责问王熙凤的年轻风流不检点,谁知冤枉了王熙凤。王熙凤就出主意要查检大观园,找出"绣锦囊"事件的真凶。这一是为了整治大观园,二来是堵住邢夫人的嘴,不给邢夫人以口实,三是洗清自己的冤屈。王熙凤就领着林之孝家的、王善保家的来查检大观园,当查到探春这儿的时候,探春早已率领众丫环秉烛而待。王熙凤说,要寻找一件丢失的东西,探春就说,她是窝主,她的丫头都是贼,然后把自己的大包小包什么的,都一齐打开让她们检查,只是不让搜查丫鬟的东西。然后她说,"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就流下泪来。紧接着在七十五回就说,尤氏因为刚才跟惜春吵了一架,赌气出来,就往王夫人这儿来,跟从的老嬷嬷就悄悄的说,"奶奶且别往上房去。才有甄家的几个人来,还有些东西,不知是做什么机密事。奶奶这一去恐不便。"尤氏听了以后就说,"昨日听见你爷说,看邸报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怎么又有人来?"老嬷嬷就说,"正是呢。才来了几个女人,气色不成气色,慌慌张张的,想必有什么瞒人的事情也是有的。"尤氏就到了李纨处,看李纨病还是没有好,就安慰了几句,往贾母这边来,见贾母正歪在榻上听王夫人说甄家因何获罪,如今抄没了家产,回京治罪等等。可是此时贾母表现出了极大地不自在,就问凤姐、李纨戡戡两个的病情怎么样了,当尤氏说今日都好些的时候,贾母点头叹道,"咱们别管人家的事情,且商量八月十五赏月是正经"。
第七四、七五回,虽然采用的是侧面描写,轻描淡写,但也把甄府被抄的事实告诉了我们,此是其一。其二,表明了贾母的态度,即不自在,有些悲伤,故在后面脂砚斋批道,"庚辰双行夹批:贾母已看破狐悲兔死,故不改正,聊来自遣耳",意思是说,贾母也早已看破贾家的未来的走向和命运,现在甄府被抄,她自然是有些"兔死狐悲",应该是伤感自己的家里的命运,而原来的文中却是只写了贾母的不自在,并且写了贾母顾左右而言它,一是问凤姐、李纨妥娌的病情,二是问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之事策划的怎么样了,而唯独没有表明贾母对甄府被抄之事的反应,因此,改编者也就没有对此情节做改正,是以此聊以自遣造成的。这实际上也表明,年事已高,已经对世事洞察秋毫、知之甚彻的贾母,她是不愿意道破贾家的未来所面临的事情,故而,只能是得过且过,在残年拼命享受剩余的好时光了。
可以这样认为,对贾家所发生故事的描写,不是改编者的真实的意图和目的,而通过对贾家所发生故事的描写而透露出"甄府"的情况来,才是目的。即是说,在对贾家所发生故事的描写中,在一些改编者认为是恰当的地方,适时地铺下了"甄府"情况的"灰线",而我们把这些铺下的对"甄府"情况的"灰线"加以连接,自然就得出了"甄府的真实的发展情况及命运的归宿",这才是改编者所要告诉给我们的,才是我们要寻找的"蛇",才是改编者隐在故事背后的情况,才是目的。至于说,江南的甄家因为什么被抄家,即抄家的原因,改编者没有让贾家的人讲明,这是改编者给我们留下的一个"谜团",自然是我们要继续的。
总之,"草蛇灰线",不仅是一种小说的创作方法,还是一种解开改编者设下的诸多"谜团"、找到隐藏"谜底"(事实真相)的一种方法,是一把钥匙,是解开红楼之谜的钥匙,是开启红楼之谜的道路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