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喝酒这么猛的国家吗?啤酒不沾口,白酒当水喝。每天除了睡觉,其他时候手里都拿着酒瓶,时不时就闷上一口。
喝酒,已经成了当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要命的是他们喝的并不是什么好酒,看看这个生产场地,恐怕你一口都喝不下去。
这就是位于非洲的小国乌干达人民的生存现状,乌干达人民的嗜酒如命是出了名的,早在2004年,世卫组织就发布了关于酒精与健康的全球状况报告,报告显示乌干达是世界上人均酒精摄取量和消费量最多的国家,而这个数字多年来有增无减。
乌干达人民最爱喝的酒,不是茅台,不是威士忌,而是当地一种名叫“瓦拉吉”的私酒。即使已经有很多人因为饮用这种酒导致失明甚至死亡,但其他人依然是手拿酒瓶不放松,能喝一天是一天。
喝酒已经渗入到乌干达全体人民中,不管男女老少,不管是医生、教师、律师、农民还是学生都无一例外,沦陷在瓦拉吉的快乐中。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私酒的诞生,导演来到了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在一个离坎帕拉40公里远的村庄里,导演将亲眼看到瓦拉吉是如何酿造的。
这个村庄十分贫穷落后,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房子,都是用泥巴和茅草搭建的。看到有生人到访,村民都聚在村口围观,大人的手里还是少不了一瓶瓦拉吉,时不时来上一口。
导演穿过村庄,来到一个冒着炊烟的地方。在这里,玛丽正在酿造瓦拉吉,她是村里的瓦拉吉酿造商,早就熟练掌握了酿造过程。
首先把成熟的香蕉榨成汁,然后再放进一个巨大的铁桶里,烧上火,让它沸腾发酵。这个步骤,就要用整整两天时间。蒸汽上升进入这些铜管,随后冷却凝结,顺着细管滴入油桶,一桶瓦拉吉就制作完成。
在乌干达,有70%的酒鬼只喝瓦拉吉,因为他们认为其他酒类都掺杂了太多杂质。可是,看看这污水遍布的地面,再看看这污垢横生的油桶,你喝得下去吗?
在这种环境下酿出的酒,竟然有人愿意喝。不仅如此,乌干达人民还喝得上瘾,喝得开心,随身带酒瓶,随地来畅饮。
这种他们热爱的美酒瓦拉吉,前身就是英国的“战争杜松子酒”。历史可以追溯到一战二战期间,英国人为了鼓励乌干达士兵上战场,会给他们饮用“战争杜松子酒”。但是战争结束后,乌干达并没有走出困境,国内反而还多了许多酒鬼,整日醉生梦死。
政府曾经下令禁止民间私自酿造瓦拉吉,但却无济于事。因为消费群体实在过于庞大,即便是政府颁布的法令,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推行。
有许多乌干达妇女都从事着酿造瓦拉吉的工作,男人们出门工作,女人在带孩子的同时酿酿酒,还可以给家庭带来收入,甚至酿酒带来的收入能占家庭收入的60%。也由此可以看出,乌干达人民对瓦拉吉的依赖。
玛丽是个正规酿酒商,她有政府颁发的许可证。她的瓦拉吉都是用新鲜的香蕉来酿造的,不像城里有的酒馆,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就使用甘蔗的废料。这样一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不仅当地人爱喝她的瓦拉吉,甚至还有许多人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
除了玛丽这样的正规酿酒商,还有许多无证上岗的小作坊。这里是贫民窟,生活环境恶劣,作坊内的环境也没好到哪里去。看看这脏乱差的环境,让人很难想象这里的生意竟然非常好。
作坊里一共十个人,每天要从早忙到晚。主人介绍说瓦拉吉也有很多等级,喝什么样的酒,取决于你的地位和财富。穷人没有选择,只能来这种小作坊买酒。小作坊的瓦拉吉一升五美元,折合人民币32块钱左右,但还是有人买不起, 于是主人贴心地准备了小瓶装。
在这里,国家法案根本没有意义,他们无证酿酒、无证销售,国家却束手无策,只能任由他们猖獗。不受监管的生产,自然会导致不合格的产品出现。
在2010年4月份,首都坎帕拉在三周内,就有超过80人饮用被大量甲醇污染过的瓦拉吉,最终导致死亡。可即便是冒着这样的风险,乌干达人民对瓦拉吉的热情依然不减。
这里的人可以不吃饭,不能不喝酒;可以不管孩子、不照顾家庭,但是不能放下酒瓶。刚吃完午饭,他们就聚在一起掏出酒瓶,连花生米都不需要,就开始吨吨吨喝个没完。
男人掷着骰子喝着酒,玩得那叫一个兴高采烈,女人们也聚在一起,喝着酒聊着天。你一杯 ,我一杯,美酒加咖啡,喝完一杯还有一杯。聊聊天,吹吹牛,日子赛神仙。
还有的人觉得用杯子不过瘾,干脆把酒灌进矿泉水瓶,现场表演对瓶吹。他们喝酒如喝水,一天到晚除了睡觉的时间,其他时候都在喝酒。这里没人劝酒,也没人会看谁在养鱼,自己快乐吨吨吨还来不及呢,哪有时间管别人?
酒量好的已经喝了三五瓶,还是面不改色;酒量差的已经开始现场撒酒疯。但所有人都是见怪不怪的样子,继续痛饮瓶中酒。就这样消磨了一整个下午,转眼已到黄昏,该做饭了。
一个大哥牵着一头羊出现,酒鬼们瞬间沸腾了。是的,乌干达的晚餐就是这么狂野。大家高兴地手舞足蹈,发出了原始的叫声,只是不知道这兴奋里有多少是酒精在作祟。
很快,羊就变成了羊肉串,估计没有比这更新鲜的羊肉串了。人们开始围着火堆烤肉,调料只有简单的盐,但他们还是吃得兴高采烈。酒足饭饱后,有的人还算清醒,而有的人早已醉得不省人事,瘫在地上,如同一滩烂泥。
在狂欢的人群中,只有一个人是例外,酿酒师玛丽始终滴酒未沾。她说这就是这里人的生活常态,每天都是这样,她想关闭这个聚会场所,但人们还是不断聚过来,日复一日地醉生梦死。她希望这些人停止堕落,但她也无能为力。
瓦拉吉可以说是乌干达人民的精神寄托,他们可以不工作不学习,连孩子都可以不管,却不能不喝酒。
瓦拉吉是他们的药,在酒精的麻痹下,他们可以忘却一切烦恼,今朝有酒今朝醉,眼睛一闭 ,不去想以后;同时也是他们的“毒品”,让他们不思进取,逃避现实,日复一日,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