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过《包青天》,年轻的朋友也看过《少年包青天》,但是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包拯杀了公孙策。包拯二十多岁考取进士,曾先后任开封等多地知县。去世后还被皇帝追赠,在民间更是享有盛誉。包拯,不附权贵,铁面无私,执法严明,刚正不阿,且英明果敢,敢于替百姓申抱不平,故被百姓尊为包青天。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坊间传他是面相非常黑。
包拯面对官商勾结贪官污吏,秉持纲纪,正风气,守良政。兢兢业业,恪守纲法。由于包拯为人正直忠正,朝廷里外不畏权贵,斗奸臣杀恶霸,上至皇亲国庆下至平民百姓在国法面前全都一视同仁。国家大法是正义的标尺,丈量出国家正义。而他朝堂斗霸奸臣,用词智酷言刚语激,朝野震动 ,正义之词响彻长塘。
公孙策对于包拯而言,我们从书中影视剧中可以看到二人。在断案生活中的彼此扶协,公孙策也是有恩于包拯。那么包拯为什么要斩杀公孙策?这一听可能让人着实让人难以理解。要想知道到底为什么?我们必须了解事件的经过。
事情是这样,包拯南巡时发现太湖面上出现了一具尸体,于是就让人去调查而在这件案件公孙策也参与其中。有个叫江龙刺客说是为了他的弟弟报仇,多次去刺杀包拯。刺杀过程中并非一人所为。
公孙策在查案过程中发现在暗中有一女子从中帮助,让他脊背一凉。他竟然发现那位如忆是多年前失散的亲生女儿如忆,当他得知这个信息时候欣喜如狂,但又悲痛不已,因为多年前在外女儿走失悔恨不已。现在他要面对的情况是自己的女儿竟然杀了人,而自己作为一个父亲,内心又是多么痛苦,最后一时心软,私自放女儿。公孙策知法犯法,又为官员罪加一等。那么摆在包拯面前的情与法的矛盾冲突,放大点可以是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怎样理性处理?我们从两个角度去分析。他网开一面,其实也不失公正,对自己的的名誉也毫无损失,最重要的是可以救自己最好朋友一命。但这却违背国家法律,自己的为官准则,有愧对百姓给予的青天之尊称,身为父母官的良心。
他铁面无私也是有理有据。他执法严明,是他个人的明显的性格烙印也刻在骨子里烙在心里。我想包拯之所以办他死罪,更多的是他经过长期官场斗争对正义法律的恪守在自己心中形成了一套正义是非的标准 ,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在心理上彻底的改变自我。不管怎样他也是一个人,是人就会有感情,当他下令时我们谁又能知道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如刀割般。
法是国家大法情是自我的情,法和情就像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舍弃自我利益个人感情毕其一生于国家,我想这就是他之所以千古留名受万人敬仰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