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读《水浒传》的时候,都喜欢读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梁山好汉一个一个惨死的情节不忍心读下去。八百里水泊梁山,起义事业轰轰烈烈,最后竟然以接受朝廷招安、成为朝廷鹰犬被利用而分崩离析,实在令人扼腕痛惜。于是乎有人在想,如果宋江拒绝招安,带领梁山好汉与大宋决一死战,宋江能不能推翻大宋朝廷呢?
一、首先从领导人来对比
大宋这边的领导人是宋徽宗赵佶,一个除了皇帝不会做、其他都做得很好的艺术皇帝,其艺术成就堪称古今中外皇帝第一人,可惜皇帝做得实在太差,最后被金人掳去遥远的东北,生不如死。
宋徽宗虽然不是亡国之君,但是北宋的亡国与宋徽宗有着直接关系。他在位期间不思进取,总是沉迷于大兴土木,重用佞臣,结果搞得大宋民不聊生,内部起义不断,外部威胁频频。看起来这样的君主似乎不堪一击,可是大宋朝毕竟建立了上百年,属于正统地位,对外宋徽宗可以屈辱求和,称臣送钱都可以,但是对内镇压起义来说,宋徽宗还是不会太手软的。
再看宋江,江湖人称"及时雨"、"呼保义",在江湖上名声在外,有一帮忠心耿耿的弟兄追随,拥有八百里水泊梁山的基业。其时声势浩大,接连攻克几个重镇,还曾大闹开封府,让朝廷着实恐慌了一把。
可是宋江从一开始打出的口号就是"替天行道",也就是替皇上行使道义,从根本上说,宋江还是忠于朝廷、忠于皇帝的。即便是宋江拒绝了招安,但抵抗朝廷的意志也并非十分顽强,这点与元朝末年朱元璋的起义性质相差太远,甚至比不上秦朝末期的陈胜、吴广起义。
想要推翻朝廷,领导人的反抗意志很重要。宋江的反抗意志并不是那么强烈,而宋徽宗镇压起义的意志又比较坚定,所以双方领导对决,宋江败。
二、分析手下将军
宋江手下能够指挥作战的屈指可数,呼延灼、关胜、徐宁等原先在朝廷指挥过兵马的将军带兵还可以,但也少得可怜,况且也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其他功夫高的像林冲适合当保镖,武松、鲁智深适合当打手,真刀真枪指挥作战,实力太弱小。
北宋虽然步入末期,但是朝廷中的名将依然很多,张叔夜、韩世忠等大将,连强悍的金兵都能打得过,尤其像韩世忠这样的名将,经历了从北宋到南宋的转折期,曾经在黄天荡围困十万金兵,更何况梁山几万人呢?而在正史中,也正是张叔夜带人消灭了宋江流寇。从将军对比上说,朝廷完胜。
三、统领士兵
先从宋江来说,宋江的兵种还是比较齐全的,水兵、步兵都有,还有古代意义上的炮兵。通过一系列的战斗,宋江收编了很多地方武装,实力有所扩充,但是根据书中描写,宋江人马应该不超过五万,也有的说不超过三万,即便这几万兵马都是精锐,但是依然难以与朝廷对抗,为何?
都知道宋朝"三冗",其中就有"冗兵",宋朝的士兵,至少上百万。即便这些士兵战斗力比较低,宋江想要打垮这上百万士兵,也得要费很大的力气。况且,宋朝士兵的战斗力其实并不弱,在与西夏、辽国等国作战的部队中,有很多精锐力量,常年征战,实战经验丰富。在金兵第一次包围东京时,还曾经逼退金兵,如果调集部分边疆士兵回防,梁山草寇的士兵,分分钟被大宋正规军团灭。兵力对比上,宋江完败。
四、根据地建设
想要成就帝王霸业,推翻朝廷统治,一个稳固充实的根据地必不可少,不管是刘邦还是朱元璋,都非常重视稳固后方,刘邦有关东肥沃土地,朱元璋同样效仿"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每当打下一片土地,便重视当地的政治经济建设。在《水浒传》中,方腊其实是比较重视这方面的,所以才建立了小朝廷与北宋对抗。
宋江的八百里水泊梁山,看似面积辽阔,其实真正可用的地方并不多,没有足够的粮草来支撑宋江的讨伐大业。朝廷如果有耐心,围而不攻,梁山好汉很有可能就困死在山上。况且宋江虽然也攻打了一些城池,但以掠夺粮草为主,如何建设和巩固没有提及。由此可见,宋江要想推翻朝廷,是没有根据地支撑的。
五、其他方面
宋江想要推翻朝廷,面临的困难实在是太多了。比如从内部团结上来讲,宋江要想推翻朝廷,也得有内部支持才行,虽然当时提出招安时,就有武松、鲁智深等人强烈反对,但是如果不招安,提出推翻朝廷的想法,会有更多的人来反对。只要看看三十六天罡星中有多少原体制内的人员就知道了,他们来梁山可不是为了落草为寇,只是权宜之计,还想着以后有机会高升呢。
再比如军事谋略上来说,宋江就更不行了。吴用小打小闹还可以,成就帝王霸业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差得太远,他甚至都比不上朱武。而朝廷这边,为了镇压起义,是可以高度团结的,而且北宋的文臣能人辈出,这点也是公认的。
总结
总体看来,宋江想要推翻朝廷,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宋江真的一点机会也没有吗?也不是。当时北宋统治已经是风雨飘摇了,《水浒传》上的农民起义军就有三支,如果宋江和方腊、田虎等起义军联合,遥相呼应,朝廷真有可能会顾此失彼,如同隋朝末年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一般。不过,即便如此,以宋江的实力,估计最后也就成为诸侯王,然后被其他有实力的起义军吞并,比如唐朝消灭王世充、明朝消灭陈友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