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导航工具和技术有哪些(为什么古代没导航也不会迷路)

  我们在现如今的这个生活中,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的时候,常常会因为自己对于当地的地形不熟悉而迷路,那么我们在这个时候就会去使用一些导航工具来帮助我们寻找到正确的方向,那在我国落后的古时候,人们是如何来避免迷路的呢?相信对此大家也都感到非常疑惑吧,其实在我国古时候,古人们并不是经常的迷路,因为古代有专门的导航工具和技术

古代导航工具和技术有哪些(为什么古代没导航也不会迷路)

  古代的导航工具与方法司南——最原始的指南针

  司南是中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是古代华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发明。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河北磁山一带。据近代考古学家猜测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勺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实物在四川成都。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 现比喻行事的准则;正确的指导。

  传统的观点认为司南是中国汉代甚至战国时代华夏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指南针。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河北磁山(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山一带)一带。司南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实用的指南针。最早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体做成的,这说明古代华夏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磁铁及其吸铁性。据古书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正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 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

古代导航工具和技术有哪些(为什么古代没导航也不会迷路)

  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司南,之后有发明了指南针。除了方向工具,人们也可以通过夜晚的北极星来分辨东南西北。

  至于最终的目的地,就只能自己四处打听了。打听也是有门道的:

  第一可以去附近村庄问一问;

  第二是去驿站问一问;

  第三是在兴隆的客栈住住,问问其他住客。

  出远门的人都要有些生活经验,比如太阳东起西落,根据植被的茂密程度来判断方位等等。要不,就必须带着辨别方向的工具——指南针了。靠着精准的仪器,我们辨别方向上不会有太大问题。要是有熟悉道路的马夫驾车随行,就真是再好不过了,免了这一路上的辛苦问路。当然没有的话,问问路也无妨。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古代人们是怎么问路的。

古代导航工具和技术有哪些(为什么古代没导航也不会迷路)

  没有详细的地图,古代人们也就只能依靠人脑这个活体地图了,四处打听打听问问路,最终到达终点。问的人也是有讲究的,不是谁都知道路怎么走。行路时尽量沿着人多的村庄走,他们熟悉这附近的地形、地点,应该能给你提供一些信息。第二就是去驿站问一问。古代朝廷的命令上传下达就是靠驿站,朝廷在每个地区都设有驿站,方面信息传递。驿站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快递,都是两个地区点对点的传递。驿站的人熟悉下一个地区的地点,问问他们是没有错的。第三就是客栈,客栈人流量大。在古代,是五湖四海的人们暂时歇脚的地方,在这里问路,得到消息最简单。一般,出远门的人要么是商人,要么就是上京赶考的人。以上这三点就是古代人们问路的小秘诀了。

  司南鱼与司南车早期的司南在社会实践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件发明也是颇有弊端的,比如说司南的勺子,其磁性有时候是不稳定的,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由于司南与地球的表面会产生摩擦力以及吸引力,这些力会影响司南磁性的稳定。

  后来智慧的古人又发明了司南鱼,司南鱼也就是司南的升级版。司南鱼直接是放在水里进行操作的,运用水的浮力来减轻与地表的摩擦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司南指针指向南方的准确性。

古代导航工具和技术有哪些(为什么古代没导航也不会迷路)

  北宋时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叫做沈括。沈括不仅是一个文化学者,也是一个知名的科学发明家,在他的名作《梦溪笔谈》当中就详细的介绍过中国古代指南针的制作方法,而且在该著作当中沈括还将自己对于磁偏角的发现进行了记载,这是沈括的一大发现,对于古代辨别方向道路指引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古人行军打仗常常需要出没在偏远的地区。在某些荒凉地带找不到合适的向导,此时大部队如何寻找正确的方向就成为了重要的问题。后来,古人就发明了专门针对于军队导航的司南车,司南车的制造原理与司南以及司南鱼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制作原理主要是运用机械构造而不是磁性吸引。

  司南车的指针箭头是一个指向南方的小假人,外表制作精美同时具有辨别方向的高度准确性。司南车的箭头总是指向着南方,司南车在古代行军辨识方向的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过洋牵星术”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直到现在仍然在民间广为流传。在那个历史时期,并没有出现先进的科技发明以及辨识方向的工具,在海面上长期漂浮的郑和以及他的团队究竟是如何寻找方向,不至于在大西洋上迷路的呢,这就牵涉到古代非常神奇的一种海面导航方法,那就是“过洋牵星术。

  “过洋牵星术”相对于西南以及北斗七星的原理来说较为复杂,但是其根本原理也是属于同一种类型,那就是根据天文地理的联系来进行方向辨认。“过洋牵星术”的原理就是我们如今在航海时所使用的航海六分仪的构造由来。

古代导航工具和技术有哪些(为什么古代没导航也不会迷路)

  结语:

  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古代没有导航,但是古代的道路少,不像现在这样四通八达,而且古代有指南针。

  时至今日,当我们看到来自于千百年前的司南、司南鱼、郑和航海图等等充满想象力的发明创造,对古人的智慧佩服之意油然而生。即使没有现代化的导航设备以及相关仪器,古代的人民依然能够在代代相传的辨认方向方法以及古已有之的导航工具的指引下,找到正确的道路。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