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跟事业单位、公务员有什么区别?虽然都属于全民所有制的单位,但是存在3大区别。具体如下:
一、身份不同公务员是使用行政编制的国家干部,其工作的单位是国家公权力架构下的单位,所以公务员是政治体系范围内的身份,公务员的全称是:国家公务员,虽然存在隶属关系,由中央垂管和地方管理两种,但都属于国家公务员。公务员单位本身是公共权力的拥有单位,也都是国家全部机关范围内的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
事业单位是为增进社会公益而创办的单位,所以事业人员使用的编制是事业编制,事业单位的职能大多数是党政机关授予其开展某项或某些特定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并不是国家政治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事业单位本身是不具有公共权力,这是与公务员的机关单位最大的区别。
但是有一部分事业单位,被赋予了履行特定范围内的行政职能,这部分单位是参公事业单位。参公单位本质上并不是党政机关的组成部门,也不是公共权力的来源机构,而是党政机关或者是党政机关组成部门为了履行特定的职能而举办的单位。参公单位本身不具有公共权力输出的职能。
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也是体制内的单位,但是在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本质上属于企业,普通工作人员的身份是职工。只有在国有企业中担任领导岗位的成员属于国家干部。
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如果是在单位担任副处级相当职务层次,可以经过组织程序调任到公务员的机关单位工作。
二、人员供养方式、待遇保障方式不同公务员是实行财政全额供养,所有人员纳入到财政预算经费保障,所以也被称之为是“金饭碗”职业。
事业单位如果从财政经费拨款上划分,可以分为: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三种,所以人员供养也是与他们经费拨款相关。同时,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单位,公益一类单位不等于全额拨款单位,公益二类单位也不等于差额拨款单位,这二者是相互有交叉的。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基本工资全部由国家统一制定,公务员的各项津补贴是各省统一标准,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是各单位在总量范围内进行分配。同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参加的养老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并缴纳一定职业年金。
因为国有企业是属于企业性质,职工供养方式主要来源于其自身经营的收入,所以在国有企业中,不同单位之间的待遇差别还是很大的。国有企业职工参加的养老为企业养老,很多单位缴纳企业年金。
三、稳定性不同因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开支来源于财政,所以稳定性要显著高于国有企业。但从收入上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收入中规中矩,工资待遇不会太高,但也不会太差。
在经营状况较好的央企和地方性国企中,因为这些单位本身的收益状况较好,比如国家电网、烟草、三桶油、电信运营商、中字头其他企业等,待遇肯定是显著高于机关事业单位。
此外,有一些事业单位需要特别说明,比如说差额拨款的大型医院、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如各地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在这些单位,因为单位的绩效工资是根据收益来进行分配的,而他们的收益一般情况下也很高,所以在待遇方面也是其他机关事业单位所不能匹敌的。
四、在择业时如何选择单位各类型的单位在本质上讲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但每种单位都有其特定的适合对象。
如果对于追求稳定性的同志来讲,公务员则是最佳选择,其次是事业单位。
如果是追求待遇,则选择经营状况较好的国有企业比较合算。
如果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同志,最好是选择符合自己专业方向和特长的岗位,毕竟未来工作的年限非常久,如果长时间在非自己专业领域和特长领域工作,就会使自己的专业特长慢慢消磨掉。这不管是从个人发展上,还是从国家培养专业人才角度都是不可取的。
总体来讲,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因为专业性不太强,所以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可以使其获取更大的个人效能。而专业性较强的理工类专业,选择国有企业是比较好的。
最后有一点我们要特别说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和企业的养老在2014年开始就逐渐并轨,在十年过渡期结束以后,也就是2024年将全面并轨。所以在退休后能够拿到的个人养老金,主要是和个人的缴费年限和在职期间的缴费基数有关系。这也就是说在未来,在企业工作的同志,如果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都较高的话,在退休后的待遇兑现方面是要高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所以在做选择的时候,尽量不要将退休后的待遇纳入自己决策考虑范围,因为未来大的趋势和方向就是按缴费来获取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