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文章与游记中都会提到晚去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遗憾,
的确,无论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还是拉脱维亚首都里加都紧靠波罗的海,坐船非常容易到达,
而当他们来到维尔纽斯后,无不被整座古城的浪漫与包容氛围所吸引,
站在建于十三世纪的格季米纳斯塔楼之上俯视,秋色的维尔纽斯色彩斑斓,
数十座教堂密集地紧紧依偎着古城,这种古典精致之美在西欧首都中很难见到。
从发现的公元十世纪遗址上第一个定居点到1323年立陶宛大公巡猎至此,
维尔纽斯如同深藏闺中,等待的就是盖迪米纳斯那神奇一梦,
百只铁狼的嗥叫预示着国强民富,
也让大公更加笃定这里就是王的都城,
于是将立陶宛语中代表狼意的维尔卡斯演化成维尔纽斯,成为立陶宛的国都。
往后长达七百年的日子里,
无论是战火还是瘟疫,甚至被统治之下强加的意识扭曲,
今天的维尔纽斯老城依然保留着七十多个街区,
超过1500幢精美的古老建筑,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意等建筑风格交相辉映,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欧洲最大的巴洛克式首都,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入住的德瓦拉斯庄园距离维尔纽斯大教堂不足百米,
走上两千步就可以到达老城北端的黎明门,
然而这短短两公里的距离所包含的内容太多太多,
你可以把大教堂前的奇迹石当做出发点,
这是波罗的海之路的起点与终点,
1989年那个夏天,超过两百万波罗的海居民手牵手,
从塔林穿过里加到达维尔纽斯大教堂广场这个地点,
全长六百公里,
出生于立陶宛的波兰十九世纪伟大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曾写道:我已把我的灵魂和我的祖国连在一起…
我和祖国是一个整体,我的名字叫做千百万人,
这次独立示威活动六个月后,立陶宛第一个宣布脱离前苏联。
接下来走进古街,你会在各式风格的教堂中迷失,
如果推选一座代表性的浪漫教堂,
无疑人们会投票给最具哥特风格的圣安妮教堂,
1812年拿破仑远征于此便被其吸引,
想用双手将其捧回法国的故事流传至今,
圣安妮教堂没有高耸的拱顶,没有巨大的玫瑰花窗,
我更相信那个故事是美好传说,
当时拿破仑的军队把如此美丽的教堂当做马驷仓库,
完全有悖于统帅的良好意愿。
与圣安妮教堂平行不远处就是东欧最古老的维尔纽斯大学,
一座城市文化的底蕴不仅在于历史,
还在于如何去传承与发扬,大学内的高塔也是俯视老城的绝佳地点,
或许你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进行午餐,
也可以在艾希亚大厅欣赏佩特拉斯·雷普希斯的湿壁画《四季》,
而我更喜欢大学角落里的利特拉书店,
建校四百周年之际,
立陶宛艺术家为这里的拱顶增添了壁画,
我想这里被评为世界最美书店之一也不为过吧。
有了多元的文化思想,包容度也就会越来越大,
于是1997年的愚人节在维尔尼亚河对岸建立了乌祖皮斯共和国,
千名所谓的艺术家们搞出的精神乌托邦,
乌祖皮斯共和国比佛罗里达的海螺共和国搞得更有规章,
不仅有国旗,货币,总统,还煞有介事地在墙上用二十三种语言公布了自己的宪法:不准失败,不准还手,不准投降,创始人罗玛斯·利莱基斯就好像立陶宛的圣雄甘地。
很万幸这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古城被保留下来,
慢慢散步,你会看着光线从天主教堂飘向犹太教堂,
又从新教教堂移到东正教堂,就在这一飘一移之中,
老街里走过了立陶宛人,俄罗斯人,波兰人,乌克兰人,犹太人,这才是维尔纽斯独有的人文韵味,
欧洲人称维尔纽斯为北方的雅典,这个比喻十分贴切,
它汇聚了东欧各民族的文化与精神风貌,
是斯拉夫人最重要的艺术瑰宝,
那种由古及今的绵绵风情总会把你深深吸引。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为爱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