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印“加勒万河谷对峙”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印度“偷鸡不成蚀把米”,损兵折将,颜面尽失。而印度政府、军队、媒体口径一致的宣传中,完全隐瞒了冲突发生的前因后果,重点突出双方边防人员群殴,拿解放军一贯的强硬态度说事,只字不提自己挑衅在先、越界夜袭等事实,其泼皮无赖的嘴脸可见一斑。
因为中印边境冲突的热度,小吾也来了兴致,看了很多资料和影片,结果就有幸观看了一部2018年9月上映的印度抗中神片《帕尔坦》,这部电影描述了1967年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发生的战斗,拿的是印度官方剧本。
小吾耐着性子,以身试毒,一秒不拉看完,确定这片有毒!怎么个毒法?且听小吾一一道来。
战斗
战争片的重头戏当然是战斗场面。本片开头和结尾各有一场大战,首尾呼应。
影片开场,就是印度视角的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国称为“对印自卫反击战”)。与中国史料记载完全相反,影片中,中国军队单方面越界偷袭印军,还漫山遍野追杀印度士兵,是野蛮入侵者的形象。噩耗传来,一时间整个印度哀鸿遍野。
看到这里,说明印度也承认,1962年被我军打得很惨!但印度却否认自己的侵略行为,反而将侵略者的帽子扣在中国头上。惨败也不是因为实力不济,而是因为解放军偷袭???
影片结尾的终局之战是全片的精华所在,高能的名场面接连不断!依然是我军首先开火,印军反击。印军官兵英勇,我军官兵呆萌,整个战斗过程是荡气回肠、跌宕起伏,最终靠炮兵一锤定音,结束战斗。
冲突以我军举白旗投降告终!以我军举白旗投降告终!以我军举白旗投降告终!重要的事我说三遍。
我方史料记载:“此战打得有理、有利、有节,迫使敌人打着白旗来我边境一侧接收我向印方移交入侵印军的尸体和武器、弹药等,并在移交书上签了字,承认了侵略。”
影片中,这一事实恰好与我方记载相反。影片还诡辩了签署移交书,承认侵略的原因,完全是自说自话,自圆其说,以此凸显印军的诚信正义和我军的奸诈狡猾。影片中交接双方都是营连级军官,级别和权限完全不能决定此等国家大事。影片此处的描写完全是印度式的自嗨和诡辩,即突兀又缺乏说服力,欲盖弥彰的意图特别明显。
对峙
影片除了两场重头戏的战斗,其余片长着重刻画印度士兵的形象和描写中印两国士兵在边境线上的对峙。中印边境线上的冲突时有发生,武装对峙更是家常便饭。但双方基本保持克制,不开枪是默契也是底线。影片对于冲突和摩擦的描写非常细致和写实,只是首先挑衅的一方变成了解放军。
小吾以为,这么严肃的战争题材电影,不应该出现载歌载舞的场面,结果影片第24分钟小吾就被打脸了。我还是低估了印度三哥的执念,缺啥都行,绝对不能缺了尬舞。
意识形态
纵观全片,印军的台词,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迷之自信,印度人有理想(野心),并甘愿为之牺牲。印度是最伟大的国家(并不是),印度文化是最伟大的文化(谁说的)!
印度人迷恋日不落帝国时期的英国(影片中指挥官赖.辛格中校就是英国留学回来的,在印军中备受尊重。),自认为是大英帝国的继承者,有实现大印度联邦的雄心壮志,印度认为中国西藏作为英国殖民地,理应由印度继承为合法领土。所以一直以来,印度对中国西藏都有领土野心,并认为解放军解放西藏是一种侵略行为。
真相
从1962到2020,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冲突,最后都证明是印军挑衅在先,而我军严守“不开第一枪”的纪律。1967年的冲突,因印军在临时边界线设立铁丝网围栏而起,印军记载中也承认这一事实。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电影里,印度对于在争议地区设立围栏都是一副理直气壮的态度,因为他们不认为这是侵略,这是在收复自己的土地。
观后感
《帕尔坦》作为大制作的印度主旋律电影,在印度却并没有票房大爆。印度当地媒体给出的理由是:“剧情拖沓,最后一刻才让观众感到振奋。”大家听明白没有?没听懂我翻译一下!印度人民的意思是:“怎么最后一刻才暴打解放军,应该从头打到尾才对”。
起初,《帕尔坦》我是作为抗中神片当喜剧看的。但在看了更多资料和报道之后,我渐渐笑不出来了。这部电影以印军为主体,但也侧面反映了我军边防士兵面对的困局,那些刺刀、那些石子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军官兵。
中国和印度之间有漫长的边境线处于争议状态。英国搅屎棍留下的烂摊子,我国一直希望本着以和为贵、互惠互利的原则,和印度通过谈判彻底解决问题,结束遥遥无期的军事对峙。奈何印度的胃口太大,根本无法满足。
既然是有争议的领土,那两军势必如愤怒的公牛一样顶在一起,互不相让,擦枪走火是早晚的事情。当我意识到我在家里看电影刷头条,而子弟兵们却在边境线上真刀真枪的流血牺牲的时候,我再也笑不出来了。
最后一张图,盖棺定论。
我是小吾,乐于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请点赞、评论、关注、转发,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