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不能“盲”了法律和道德

 

盲盒不能“盲”了法律和道德

近段时间,因售卖“活体宠物”,盲盒产品被推上风口浪尖。同时,中消协也发布消费提示,指出盲盒市场存在三无产品多、易“上瘾”等问题,提醒经营者销售盲盒当规范、消费者购买盲盒勿盲目。

盲盒,顾名思义就是在相同的盒子里放置不同的商品,消费者能否抽到自己心仪的全看运气。这不算新鲜,对于许多80后、90后而言,水浒英雄卡、游戏王等抽卡集卡类“盲盒”,都是童年的美好回忆。而当下的盲盒市场,已经有了一套工业化流程,产品极大丰富,市场十分庞大,餐饮、美妆、文具、图书……万物皆可“盲盒”。这种类似于抽奖的消费方式,备受年轻人青睐,到实体门店挑选盲盒已然成了一种潮流。

盲盒经济的本质,是商家利用随机、限量的方式,对销售手段的一次升级,这并无原罪。但现实中,一些商家却利用盲盒的特点,搞起了坑蒙拐骗那一套。有的过度营销,让消费者中套“上瘾”;有的虚假宣传,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有的产品质量堪忧,假冒伪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有的搞“霸王条款”,售后服务极差……更重要的是,在商家的炒作下,不同款式的产品在二手市场上拥有巨大差价,“一本万利”的诱惑下,不人趋之若鹜。数据显示,2020年,有超过20万消费者在盲盒上的花费超过2万元,有人甚至花费上百万元。盲盒,“盲”的是物品,而不是道德和法律。盲盒的基本属性是商品,经营者必须依法依规经营,不能蒙眼狂奔,否则带来的就不是“惊喜”而是“惊吓”。

盲盒的卖点在于“不透明”,而监管的要义恰在“透明”。监管部门应当在保护款式保密性的同时,对产地、成分、生产日期、安全警示、“三包”等产品质量和服务信息进行监督,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除了产品质量,盲盒的“限量”策略也不能任其发展。这方面,国家对于网络游戏抽奖的监管方式或许值得借鉴。2017年《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执行,规定网络游戏开发商必须公布游戏中开箱子、合成、抽卡等抽奖行为的概率。此举有效保护了玩家的权益,受到了广泛好评。这对同样依靠概率制造溢价的盲盒,有一点借鉴意义。总而言之,在这一新兴业态面前,监管必须果断出击,拿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限制该行业过度营销、投机炒作的空间。

种种乱象,也给玩家们提了个醒:购买需谨慎,追捧应理性。各方相向而行,行业才能行稳致远,消费者才能玩得开心。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